人的名樹的影
今天發藝文界發生一件趣事;英國牛津大學坎培恩學院(Campion Hall)走廊上一幅有關耶蘇受難的畫作,原被認為是十六世紀義大利偉司努地的作品,一直掛在那裡很多年了,現在經過專家與紅外線鑑定卻認這是米開朗基羅的親筆。院長馬上將此畫取下送博物館收藏並表示:「這是很美麗的作品,但實在太貴重了,不適合掛在我們的牆上」。一樣的畫;冠上專家確認米開朗基羅真跡,立刻身價百倍;可見名家可以倒轉乾坤。
名物鑒賞家對錯一張口
當然,名人背書也有踢到鐵板的,唐朝李邕算的上一號書法名家,有一個名叫蕭誠的人把自己得意之作送呈李先生,李先生總是不稱讚,蕭誠心懷不滿決定捉弄李一下,所以謊稱得到前人王曦之的作品,其實是自己的舊作經過加工搞的跟幾百年古董一樣,然後要呈不呈的吊李先生胃口,最後在催促下才拿出來。李先生看了好久不疑有它肯定這帖是右軍真跡,蕭一直等到公開的場合賓客雲及集才一舉戳破
:「公常不許誠書,昨所呈數紙,幼時書,何故呼為真跡?鑒將何在?」
(你認為我寫的不怎麼樣,但昨天給你的是我小時候寫的,你為甚麼驚呼作王右軍真跡?你的鑒賞力何在?)。李先生受此大辱卻又厚著臉皮說:「試更取之」,看完了居然說出:「子細看之,亦未能好」,當真是信口雌黃,對錯一張口。照此說來;藝術品即使是名家背書也大有問題。

驕傲不敢欺心
日本以前有個名刀鑒賞家叫光德,有一回,當時最有權勢的德川家康得了把前幕府將軍足利家的名刀向他炫耀,光德看完以後很直接了當的指出,這把刀的缺點以及為甚麼不是上等貨。從此開罪了德川家康終生不再召見,但是名家毫不為意。他們家的光甫,有一回遇到田四郎左右衛門拿了一把破爛生鏽的腰刀要賣兩枚金幣,而且已經屢次碰壁。光甫確認這刀是正宗,竟說:「不管多貴我們願意買下」,回家後給族長過目最後付了二百五十枚金幣。

薦舉人
漢末李膺在一片政治濁流中自有一格清芳,望重天下,所有讀書人都以能得到他的接見為榮,甚至以「登龍門」為比喻。
唐朝的科舉;很多個報考的舉子總會提前些時日到西安,到大戶名家投帖或遞送自己的作品給前輩過目,如果得到青眼口出讚賞甚或因此結識,無疑會對考試結果產生影響,也就是取得名家推薦藉此造勢啦(李白、杜甫也不能免俗),所以李白在酬祚間有說過
:「一登龍門,則聲譽十倍。」、「點額不成龍,歸來伴凡魚。」
等等的題書。反正有大咖背書比甚麼都好用啦!
南宋一個落拓舉子落第時正在唉聲嘆氣,遇到一個相貌魁偉氣度不凡的人,這人聽到書生的言談不錯就修書一封叫他投公門而去,公門中人立刻奉為上賓,還騰出位置供起來。後來他才知到修書的人是韓世忠;當世民族英雄加上兩度皇上的救命恩人,雖除了兵權賦閒在家,但是舉國上下無不欽服;世稱「韓蘄王」,國家興亡都背在肩上、皇上困難還握著他的手懇求;這樣的人物他大哥推薦個人誰敢不服
人與物都需名牌
以前如此;現在很多人進研究所或念博士也要知名人仕的推薦函,不也是一樣的嗎?我出社會第一份工作那位師父;據說便是手持董事長簽名的名片找上人事單位的?還要問甚麼嗎?
名家金口可以點石成金,更遑論皇上天意所授了,既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自然是同一塊料:太監會監軍、廚子可以秉政、泥水匠可以當宰相了。
人事如此;主觀的藝術品有此天壤之別又何足怪哉!倒是品刀名家光德叫人佩服,不汲富貴去捧德川家康,不欺落水去賤買寶刀,此志節當真不易,不管所鑑真假,節操之下的推薦,已是無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