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提醒
本部落格部分圖片引用自網路 全為藝文交流 未使用於任何商業牟利 所有者如不同意 可通知或自行移除

目前分類:歷史小說 (1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廢死聯盟與歐陽修

 

廢死是國內近日重新沸騰討論的話題,可是判不判死刑和宋朝歐陽修有什麼關係?嘿!還真的有商酌的餘地。

 

瀧岡阡表

 

以前的高中國文課本有二篇歐陽修的作品,第一篇是«瀧岡阡表» ,內容是歐陽先生為其已經謝世六十年的父親作表,這篇傳述後世與李密的«陳情表»、諸葛亮的«出師表»齊名的作品中,通過歐陽修母親追述其父當官時,關於死罪的刑犯求其生的努力,原文如下:

歐陽修.jfif

汝父爲吏,嘗夜燭治官書,屢廢而嘆。吾問之,則曰:“此死獄也,我求其生不得爾。”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則死者與我皆無恨也;矧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則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猶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 翻譯成白話文就是:「你父親做官,曾經在夜裏點着蠟燭看案卷,多次停下來嘆氣。我問他,他就說:這是一個判了死罪的案子,我想爲他求得一條生路卻辦不到,我問:可以爲死囚找生路嗎 ? 他說:『想爲他尋求生路卻無能爲力,那麼死者和我就沒有遺憾了,況且去尋求生路而又辦到呢 ! 正因爲有得到赦免的,才明白不認真推求而被處死的人可能有遺恨啊。經常爲死囚求生路,還不免錯殺;偏偏世上總有人想置犯人於死地呢 ?

從這段文字千年下來,所有讀過此文的人莫不以老歐陽先生的菩薩心腸為慈悲父母的典範,正所謂「身在公門好修行」總是要想盡一切辦法為死刑犯找到不必死刑的理由,如果真的救不回來才算了無遺憾,歐陽爸爸真的是活在世上仁心菩薩一尊。

 

 

 

縱囚論

 

第二篇歐陽修關於死刑的評論是抨擊唐太宗的«縱囚論»,這篇是翻案文章的絕佳範例,簡說一下內容關於唐太宗將三百多個死囚放假回家探親,約定刑期到了要回來接受刑罰(處死) 最後居然沒有一個人逾假未回未回的歷史,歐陽修認為連君子都不一定能做得到(如期回來受死刑),更何況是犯了死罪的小人,其推理結論是唐太宗和這些死囚的行為 , 完全不不符合情理更 , 何況是集體極端人物(死囚小人):

方唐太宗之六年,錄大辟囚三百餘人,縱使還家,約其自歸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難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歸無後者。是君子之所難,而小人之所易也。此豈近於人情哉?

歐陽修認為唐太宗縱三百死囚回家,約定要如期回來就死,且全部都依約甘願回來接受死刑,是非常不可思議的,其背後是因為太宗在博取聖德賢名,也就是自己治理之下 , 感天動地死囚全數被感化的偉大舉措,而死囚們也在猜想皇帝心思如此,於是如期約返,一派受到皇恩浩蕩重新做人的樣子。歐陽修認為是一場上下交相賊互相揣度心思的「賽局理論」博奕也。

唐太宗.jpg

太宗之爲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縱之去也,不意其必來以冀免,所以縱之乎?又安知夫被縱而去也,不意其自歸而必獲免,所以復來乎?夫意其必來而縱之,是上賊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復來,是下賊上之心也。吾見上下交相賊以成此名也。

說的真是合情合理,所以縱囚論在古論說文中也是名著。

 

雙標嗎?

 

二篇都是千古名文,二篇都討論到死刑,都出自歐陽修之手,可是把二篇一起讀就是有些怪怪的,或許歐陽修至死都想不到千年之後有一個白目拿他的二篇文章做起對比。

我發現的疑點是:歐陽爸爸當官時精竭慮費神為死囚尋找不用判死的理由(像不像某些現代法官),藉由此文歐陽修想表現,自己父親是何等慈悲心腸應受到稱頌傳諸後世。

而唐太宗縱放死囚回家探親(像不像我們的外役監,只差在強盜犯與死刑犯而已),然後這些人都乖乖依約守信回來甘願接受死刑。歐陽修卻斷定這是上下交相賊(唐太宗與死囚互相玩心機,上位者為博名,死囚們想免除死罪)。

我不知道同時讀這二篇文時讀者如何看法?我是覺得歐陽修看待自己父親和看待唐太宗似乎有點雙標。

 

廢死乎?古文乎?

文章標籤

鐵丁三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吊前都還弄不明白的事<<君明臣直>>

 

楚文王戒申侯伯

 

「楚文王有疾告大夫曰:『管饒犯我以義,違我以禮,與處不安,不見不思,然吾有得焉,必以吾時爵之

申侯伯;吾所欲者勸我為之,吾所樂者先我行之,與處則安,不見則思,然吾有喪焉,必以吾時遣之」

上文大意是:

管饒每次都拿禮義來修理我 跟他在一起真的很不舒服,沒見到他也不會想念,但是都會有些收穫我有生之年一定要封賞他

申伯侯;都順我的心意先我把我要的打點安排的好好的,有他在真的很舒服,沒有他在就會想念,但是都會讓我道德上犯些過錯,這人在我有生之年一定要把他送走。

 

後來果真要把申侯伯送走但仍忍不住告戒申侯伯

 

「必戒之,為人也不仁而欲得人之政,勿以之魯、衛、鄭、宋

 

(要改掉你作人不行仁義卻要佔人國政權柄的作風,也不要去魯、衛、鄭、宋那些國家)申侯伯到鄭國六個月就弄得政權,兩個月後鄭國人殺之。

 

齊景公三移酒

 

齊景公有一天喝醉了,深夜還想“續攤”,於是帶著酒驅車去晏子家(晏嬰,時為齊國宰相就是名的“小巨人”),晏子聽說老板深夜到來,趕緊穿好禮服在門口迎接,請示到底為出了甚麼國家緊急大事

景公曰:「酒醴之味,鐘樂之聲,願與夫子樂之」晏子一看景公一身酒味胡言亂語,沒一句正經話,當場也不給好臉色,賞了個軟釘子給國王

 

「夫佈薦席,陳簠簋者有人,臣不敢與焉」

 

(那些管吃喝拉撒的有專人在,我做不來!)

 晏子  使楚

景公自討沒趣後又趕往大將軍司馬攘苴家,這司馬將軍也趕忙穿甲冑以迎,但看到醉鬼模樣的老板,可能有收到相國通知;居然也扳起臉孔,照晏子版本放了一次錄音帶:「夫佈薦席,陳簠簋者有人,臣不敢與焉」。

 thE5WS0P0A  thUZLTA39F

景公一連給修理了兩次後,仍帶著他的酒去找第三個人梁丘據,這姓梁的就上道了;就在門口

 

文章標籤

鐵丁三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矯命竊符挾天子>>

 

里革矯君命

聖旨 

   春秋時衛國太子僕殺了他的國王父親、竊了財寶逃到了魯國請求政治庇護,當然也巴結的送了魯國國君許多的奇珍異寶,魯君收受了賄賂下令封田邑給逃亡者、並限時當日完成封賞。這時魯國太史里革攔截了這道命令並修改為:將這個不忠不義之人趕出魯國。魯莊公要怒殺假傳聖旨的里革,里革不為所動挺身說理讓魯君無語。又有一次魯君於冬季下網(冬季是河魚交配產卵的季節)里革居然無視君令把網給割掉了,魯君問罪時又被里格上了一堂環保理財的課程。

   

    天呀,這傢伙肩膀真的是鐵打的吧!請注意他只是個史官,就像是聚會裡的會議記錄而已。有人稱司馬遷為太史公,這里革的專業上或許有所不如,但若論風骨氣魄應該更勝一籌吧?

 thOZFSG9IQ

信陵君竊符救趙

 

戰國四大公子是齊國孟嘗君、楚國春申君、趙國平原君與魏國信陵君,其中平原君還是信陵君的姐夫。當時秦國強盛大有勢吞六國之心,與趙國長平之戰坑殺了四十萬大軍。六國雖然結盟但在秦國威嚇下沒有人敢強出頭,尤其是交戰雙方中間的魏國雖然發兵卻遲遲不敢參戰,眼看趙國就要覆亡六國也將陸續步上後路,心知君不敢參戰的平原君動用公私兩誼求救於信陵君

魏無忌(信陵君)苦於救趙無策後來用謀士侯生之計竊令符直趨前線、殺大將晉鄙接管魏國軍隊後出兵救趙逼退秦國。當然;這樣的舉動君是無法再容忍了;於是信陵君流亡到趙國。但也因為此義舉而使六國歸心齊聚於無忌的領導下(曾執六國軍符統一指揮)阻止秦國東進。一直要等到無忌退亡秦國才得以繼續侵吞。真的是名重天下身繫六國一公子,既是貴族世冑,又是氣吞山河大俠者

 thYT2E9RZ0

挾天子以令諸侯

 

曹操有政治投資眼光用茍彧之謀,將管仲「尊王攘夷」進化為「挾天子以令諸侯」攫取政治上的利益,將董卓、袁紹貼上反賊的標籤再於官渡一戰之後獨大於天下,所以不管漢獻帝有甚麼想法都出不了宮廷,反倒是先生寫好皇上副署就行文天下了。曹操總算還看著這支招牌,終其一生不敢篡漢。

 

秦膾矯趙構令

 

歷史又演化;到了南宋之初金國就擄著徽、欽二帝,隨時訛詐小鼻子小眼睛的趙構,讓秦膾與趙構去驅走、殺害戰場上打不下來的韓世忠、岳飛。這一段過程中金人隨時可以假傳徽、欽之命;秦膾與趙構可以矯天下人心之命,一缸子敵我不分全部眉來眼去亂搞一通,兩個集團最後共通的敵人是韓、岳,所以此二人焉能不退、焉能不死。

說起來秦膾並沒有矯命,只不過是被一個心機更重的主子拿來擋千古罵名的靶子罷了。

 

矯不矯命標準在這裡

 thFF2RIB6Y

曹操挾持著傀儡皇帝為所欲為、聖旨都是自己的意志貫徹,秦膾與趙構上下勾謀、聯合演出陷害忠良,這兩者都是恣橫逞慾算不得氣魄好漢。里革是太史單挑貪婪之君,拿著身家性命以搏取大是非有著卓絕的覺悟。而魏無忌內有昏懦君王、茍安自私的六國盟友;外有史無前例的強敵,而行俠風、仗義理、不愛其身救天下於危亡,其格局更上一層,所以劉邦稱帝後過舊魏之地都要親往祭悼景仰一番,以正史論評、以小說描繪都是轟轟烈烈空前絕後,這千古任俠一公子;捨無忌其誰。


文章標籤

鐵丁三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葉公好龍 

 

孔子的學生子張學成之後也欲發展抱負一展長才,經略一方;於是也學老師周遊列國希望能找到氣味相投的君;給個舞台表現一下所學。這一站來到了衛國

 

其實春秋中後期各國雖然奉著周天子為正朔但骨子裡強國想效法齊桓公找到管仲、鮑叔牙富國強兵圖霸諸侯;弱小的希望在強國間當個牆頭草隨風倒,用詭詐權謀圖個一時茍且,繼續君主之夢。衛國便是屬於後者,所以雖然表面上禮賢下士大有廣納天下英才的姿態實際上仍不過希望短打上壘;維持個太平局面於願足矣 所以子張被晾在招待會館一連七天見都見不著衛王

希特勒 

其實子張師承孔夫子,那一套必也正名乎、忠恕之道、仁以為本,早幾十年孔子就推銷過一次了,結果處處碰壁困於陳蔡幾乎餓死;幾十年後國際局勢格更現實變化更快,諸侯們的不臣之心昭然若揭,偏偏你這新瓶裝老酒的傢伙來說我,難道你比恁老師還行嗎?所以衛公根本懶得理你。

 

子張心知無望,便對招待的人發牢騷;打了個比方:

 

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于是天龍聞而下之,窺於于牖,施尾于堂。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

 

上文的意思是:楚國葉縣公子高一個全本的龍之粉絲(fans)(請小心;不是「龍口粉絲」)、龍的百科全書,感動了天上的龍下凡來探,但見著了真龍卻嚇的屁滾尿流。

葉公好龍  

其實天下多的是沽名釣譽表裡不一的人,古今如一本不足為奇;只是這葉公當官時還把地方經營的有個樣子也頗受人民愛戴,只有好龍一事淪為笑柄辱沒了真本事。

 

但現在的人不一樣了名名國家治理的其差無比,只好言必愛台灣、居必福爾摩沙、數必二千三百萬人、扛著神主牌到處欺人曰:「我不能輸台灣不能倒」(你算老己啊?你輸了這島就會沉下去嗎?),符號好像都給他申請專利去了好像他就是這塊土地的根,其實不過是一隻營黨結私監守自盜的寄生蟲罷了。偷偷搞愛台(台幣)。至於「二千三百萬」不是土生土長的本島子民而是漂浪數國掩人耳目的銀元(美金)。此公非愛台也「,好夫似台而非台者也」。

演說 

古時葉公有本事理好眾人之事偶爾附庸風雅,參加流行趕集出點糗就被人千古拿來取笑。今人既沒本事做好本份更將親族三等盡皆染綠(花花綠綠鈔票的綠),及東窗事發好像只要搶佔”LOGO”圖騰就想躲在背風面逃過歷史審判,連這樣的貨色都活的振振有詞。

 

葉公不平、春秋不平、今人平是不平呢? 所以;今不如古可謂至明矣!

09/15,2008


文章標籤

鐵丁三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春風風人 夏雨雨人(養士)

 thROOSFCQT四大公子

春秋戰國有一種很特殊的風氣,每個有權有勢的人都流行”養士”。好像不養一些人就顯不出氣派,自己就夠不上算不得名流。齊之孟嘗君、楚之春君、趙之平原君、魏之信陵君號稱”四大公子”都是如此。其它如秦之呂不偉、齊國的宗衛、燕國太子丹等等都是當時各國中最具影響力的人物,有的號召力甚且超過君王;如信陵君合諸侯之力敗秦救趙,身繫天下安危數十年。

 

   這些人養的三教九流、雞鳴狗盜都有,嚴然果國中之國,就像個幫派或大型的顧問公司,左右著一個國家的興衰。

 

   出錢的老板好名聲美其名曰養士,被養的人就叫”食客”。食客也分三不等,有的不被看重的抱幾冊破簡或插一柄爛劍;自詡為有經略一方的文才或天下無敵的武功,實際上終日無所事適混吃騙喝被人不恥;每天等開飯食無肉、出無車、衣無帛過著寒酸破爛日子。當然;也有被人看扁,後來風雲際會一鳴而天下皆聞的。

 

   食客們尤其是比較高階的食客,跟老板的主從是有對價關係的,老板給的條件好;又擺出應有的尊重禮數,是很容易收到很高的報償的。有本事的人總有些臭皮氣,不端端架子試試老板的誠意,那改天就會被呼之即來揮之即去一點尊嚴都沒有,所以管仲要齊桓公尊他為仲父之後才大展身手,孔明要劉備三顧茅廬後才出江湖。

 

    如果老板又吝嗇又刻薄寡恩,臨到危難或用人之際,往往樹倒糊猻散,大難來時各自飛。

 

士為知己者死聶政

 

   戰國初年六家分晉後互相爭奪,刺客豫讓曾為其中范氏、中行氏與知氏(智伯)當過食客,無奈命帶衰星老板一個個垮台,到了智伯被趙襄子所滅,人頭給拿去當酒壺時豫讓才發脾氣要為智伯報仇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為報仇而死以報智伯,則吾魂魄不愧矣」

 

心高氣傲的豫讓可以去當刑人打掃廁所一刺仇人。可以”漆身為厲吞碳為啞”當乞丐行乞於市(把自己弄的全身爛瘡、改變聲音不讓人認出來,事實上連老婆都認不出來)二刺趙襄子。有人說以子之才可以委身臣事趙襄子這樣就很容易行刺得手, 豫讓說

 

:「既以委身事人而求殺之,是懷二心以事其君」, 二刺再敗趙襄子責問他:「子不嘗事范、中行氏、智伯盡滅之,而子不為報仇,而反委身臣於智伯,而智伯已死矣, 而子獨何以為之報仇之身也!」

 

重點來了;豫讓說:「范 、中行氏以眾人遇我 ,我故眾人報之, 至於智伯以國士遇我,我故國士報之!」。

 

這句話是豫讓故事的重點(其它請參閱<<當刺客遇到刺客>>一文) 隨隨便便;出無車食無肉的打發我我是不可能賣命的。而智伯當我是國之重士,我當然躲在廁所、當乞丐、把自己作賤的又爛又啞,最後賠上性命我都幹!這就是對價關係。

 

宗衛遇逐

 

宗衛在齊國當宰相官場不順老板請他走路,宗衛把養的這些人找來,問問有誰願意跟他去各國再找發展的機會?可是門下卻無一人搭腔。宗先生感慨門人現實說了一句

「奈何士之難使也?」

文章標籤

鐵丁三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的名樹的影米開

 

    今天發藝文界發生一件趣事;英國牛津大學坎培恩學院(Campion Hall)走廊上一幅有關耶蘇受難的畫作,原被認為是十六世紀義大利偉司努地的作品,一直掛在那裡很多年了,現在經過專家與紅外線鑑定卻認這是米開朗基羅的親筆。院長馬上將此畫取下送博物館收藏並表示:「這是很美麗的作品,但實在太貴重了,不適合掛在我們的牆上」。一樣的畫;冠上專家確認米開朗基羅真跡,立刻身價百倍;可見名家可以倒轉乾坤。

 

名物鑒賞家對錯一張口

 

    當然,名人背書也有踢到鐵板的,唐朝李邕算的上一號書法名家,有一個名叫蕭誠的人把自己得意之作送呈李先生,李先生總是不稱讚,蕭誠心懷不滿決定捉弄李一下,所以謊稱得到前人王曦之的作品,其實是自己的舊作經過加工搞的跟幾百年古董一樣,然後要呈不呈的吊李先生胃口,最後在催促下才拿出來。李先生看了好久不疑有它肯定這帖是右軍真跡,蕭一直等到公開的場合賓客雲及集才一舉戳破

:「公常不許誠書,昨所呈數紙,幼時書,何故呼為真跡?鑒將何在?」

(你認為我寫的不怎麼樣,但昨天給你的是我小時候寫的,你為甚麼驚呼作王右軍真跡?你的鑒賞力何在?)先生受此大辱卻又厚著臉皮說:「試更取之」,看完了居然說出:「子細看之,亦未能好」,當真是信口雌黃,對錯一張口。照此說來;藝術品即使是名家背書也大有問題。

王佑軍

驕傲不敢欺心

 

  日本以前有個名刀鑒賞家叫光德,有一回,當時最有權勢的德川家康得了把前幕府將軍足利家的名刀向他炫耀,光德看完以後很直接了當的指出,這把刀的缺點以及為甚麼不是上等貨。從此開罪了德川家康終生不再召見,但是名家毫不為意。他們家的光甫,有一回遇到田四郎左右衛門拿了一把破爛生鏽的腰刀要賣兩枚金幣,而且已經屢次碰壁。光甫確認這刀是正宗,竟說:「不管多貴我們願意買下」,回家後給族長過目最後付了二百五十枚金幣。

腰刀

薦舉人

 

   漢末李膺在一片政治濁流中自有一格清芳,望重天下,所有讀書人都以能得到他的接見為榮,甚至以「登龍門」為比喻。

唐朝的科舉;很多個報考的舉子總會提前些時日到西安,到大戶名家投帖或遞送自己的作品給前輩過目,如果得到青眼口出讚賞甚或因此結識,無疑會對考試結果產生影響,也就是取得名家推薦藉此造勢啦(李白、杜甫也不能免俗),所以李白在酬祚間有說過

:「一登龍門,則聲譽十倍。」、「點額不成龍,歸來伴凡魚。

等等的題書。反正有大咖背書比甚麼都好用啦!

南宋一個落拓舉子落第時正在唉聲嘆氣,遇到一個相貌魁偉氣度不凡的人,這人聽到書生的言談不錯就修書一封叫他投公門而去,公門中人立刻奉為上賓,還騰出位置供起來。後來他才知到修書的人是韓世忠;當世民族英雄加上兩度皇上的救命恩人,雖除了兵權賦閒在家,但是舉國上下無不欽服;世稱「韓蘄王」,國家興亡都背在肩上、皇上困難還握著他的手懇求;這樣的人物他大哥推薦個人誰敢不服

 

人與物都需名牌

 

   以前如此;現在很多人進研究所或念博士也要知名人仕的推薦函,不也是一樣的嗎?我出社會第一份工作那位師父;據說便是手持董事長簽名的名片找上人事單位的?還要問甚麼嗎?

名家金口可以點石成金,更遑論皇上天意所授了,既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自然是同一塊料:太監會監軍、廚子可以秉政、泥水匠可以當宰相了。

人事如此;主觀的藝術品有此天壤之別又何足怪哉!倒是品刀名家光德叫人佩服,不汲富貴去捧德川家康,不欺落水去賤買寶刀,此志節當真不易,不管所鑑真假,節操之下的推薦,已是無價。


文章標籤

鐵丁三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誰最有錢<<鬥富>>  

 

魏晉南北朝是一個很矛盾夾雜的時代;「九品中正」制度之下天下形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家」的壟斷局面,而所謂的上品之中又存在著兩種極端,一種是像竹林七賢之一王戎;人前談玄弄虛清高無爭放浪形駭,人後是奸商掌櫃聚斂不止<<世說新語>>這樣寫王戎:「契書鞅長,每與夫人燭下散籌計算」又:「家有好李,賣之,恐人得其種,恆鑽其核」。在這種小鼻子小眼睛的假名士的同時社會上也出現像石崇這樣的人。

 

石崇珊瑚

 

晉武帝本身荒淫無道宮中妻妾宮女破萬,史說他在後宮:「常乘羊車,恣其所至,至便宴寑,宮人乃以竹葉插戶,以鹽汁灑地,而引帝車」還喜歡炫耀財富,一時間上行下效豪奢成風,石崇與王愷就是其中最愛膨風的兩個。

 

石崇;官至中郎將、刺史;管過天下兵家必爭之地荊州。晉書記錄:石崇在荊州「劫遠使商客,致富不貲。」就是官兵扮強盜去搶劫、訛詐、恫嚇往來商旅,黑道白道兩手策略齊下因而致富。

 

聽說王愷家用糖水洗鍋子;石崇就用蠟燭當柴燒飯。王愷在家門前大路旁夾道四十里用絲編成屏障;石崇便用彩緞鋪了五十里,硬是氣燄上要勝出才肯甘心。武帝是王愷的外甥當然要幫舅舅出口氣,於是賞賜一株兩尺多高的珊瑚樹賜給王愷,王拿來向石崇現寶,石崇用鐵如意把珊瑚樹打碎然後囂張的說:「不足多恨,今還卿。」馬上叫下人拿來高三、四尺者六、七株,每株都大於王愷的珊瑚樹隨他挑,當下王愷瞠目結舌無法回應,武帝為之氣結。

 

<<世說新語>>:「石崇每要客燕集,常令美人行酒,客飲不盡者,使黃門交斬美人」。(石崇請客叫美女勸進客人飲酒 ,如果客人不喝或沒乾杯,便叫人斬殺該名美女)。 有一回石崇宴請丞相王導與大將軍王敦,王導不善飲酒,石崇就當面連斬三人來表現自己藏嬌之量。石崇又為寵妾梁綠珠築「綠珠樓」「百丈高樓,極目南天」,最後得罪趙王司馬倫與中書令孫秀,到了這兩人篡位掌權時,石崇自然就落了個「棄市」(在市場口斬首示眾)的下場。綠珠樓也只能發揮其最奢華的跳台之用.....讓綠珠從上頭跳下來。

 

恨石崇不見我綠珠樓

 

石崇的下場尚不但不足以昭炯戒,甚至在他死後二百餘年的北魏期間,還有懷念他的後起之秀,這人是北魏河間王元琛,<<洛陽伽藍記>><<壽丘里>>中寫到他曾經對章武王元融說

 

:「不恨我不見石崇,恨石崇不見我。」:「晉室石崇乃是庶姓,猶能雉頭狐腋,晝卵雕薪,況我大魏天王。」

 

這章武王元融也是一路貨色,他看到河間王元琛比自己富有居然氣悶到「還家卧三日不起」。其他像陳留侯、高陽王等都是一個樣子:「於時帝族王侯,外戚公主,擅山海之富,居灣川林之饒,爭修園宅互相競誇」這樣的國家;這樣的貪鄙粗暴的統治者,你說國家最後會有甚麼下場

蔡昭侯湛盧

 

 

 

 春秋末年楚王得了一把寶劍名喚「湛盧 」,便邀來各國駐楚使節與附庸國君主現寶。蔡國國王申自然得出席這場造勢大會,不過這蔡侯品味不凡,不但穿著最好的貂裘把楚王給比了下去,還帶去一個工藝絕倫的銅方壺讓湛盧寶劍失色,喧賓奪主當上最佳男主角。這些舉止引起覬覦懷恨惹禍上身,寶壺被奪還被囚兩年才得返國。

返國後想起寶壺越想越不甘心遂聯合吳國伐楚出一口鳥氣,但是後來楚國復盛吳國又忙於其它外戰,楚國發兵攻蔡;於是蔡侯就成了祭品。

 

匹夫

 

文章標籤

鐵丁三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是父親節,雖然我八歲便沒了父親,所以從沒也不知道要慶祝,不過從古人遺風中也懷想過父親的肩膀,當然;從現代人的觀點中這些故事已經過迂了,故事很短,請忍耐試著想上一想.....

父親節thKEZW8IPK

誰最孝順

 

曾子是孔子學生中以孝聞名的聖人名列二十四孝之一,也曾指摘自己的學生吳起「母歿喪不臨」並割斷師生情誼以示不恥,按理說曾子於孝之一字應該是完人矣,但是孔子仍然將之斥喝了一番,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曾子有一次整田不小心把棵瓜給弄死了,他那殘暴的爸爸曾皙居然為了棵瓜把曾子打到昏死過去,曾子醒過來後因為怕父親擔心自己,爬進家裡忍著傷痛唱起歌來,希望父親聽到自己還能唱歌可以放下心來------

 

孔子的例子

 

這事傳到老師孔子耳中,孔子不肯見這個學生,曾子自以為並無過錯自動求見。孔子舉舜帝的例子把曾子找來狠狠訓了一頓:

 

「汝不聞瞽叟有子名曰舜,舜之事父,索而使之,未嘗不在側,求而殺之,未嘗可得,小箠則待,大箠則走,何也? 避其暴怒也!」。(父頑母囂。弟象傲。舜耕於歷山。有象為之耕。有鳥為之耘。其孝感如此。這便孝感動天的故事 ,堯帝見其賢且天地動容,便把女兒嫁給他 後來並傳位於舜 )

效感動天 

太子申生

 

有些人認為曾子已經夠可憐了,孔子如此說法實在有些不通情理。但我認為或許孔子應該舉同時代晉國的例子更能夠讓曾子覺醒。

 話說春秋時期晉獻公已立申生為太子準備接位,而申生治理封邑教化民風也頗有所成,只是獻公另寵驪姬;驪姬欲以己出取代申生,遂構陷申生預謀毒殺其父獻公怒而欲殺太子。

 

公子重耳謂之曰:「子蓋言子之志於公乎?」世子曰:「不可。君安驪姬,是我傷公之心也。」曰:「然則蓋行乎?」世子曰:「不可。君謂我欲弒君也。天下豈有無父之國哉?吾何行如之?」。使人辭於狐突曰:「申生有罪,不念伯氏之言也,以至於死。申生不敢愛其死。雖然,吾君老矣,子少,國家多難,伯氏不出而圖吾君,伯氏苟出而圖吾君,申生受賜而死。」再拜稽首,乃卒。是以為恭世子也。----禮記<<檀公篇>>

   

最後申生不辯、不逃順了父命(驪姬之意)成就了完節之名, 按理說這申生二十四孝也應該有一席之地才是,可事實不然;其差異便在孔子說的「殺身陷父」。 順了父命含冤不辯引頸就戮父親是痛苦的;因為父親感到自己兒子想謀殺自己怎會快樂?父親下令殺了兒子怎會快樂?父親如果發現自己因為受奸人蒙蔽殺了太子終至千古罵名怎會快樂?這便是「殺身陷父」。如果往另一面想;或許申生痛澈心肺如此報復貪色忘親的父親吧?如此說來那真的是太狠了,比之於吳起「伏屍楚悼王」(註一)的心機更加可怕。

 

陷父陷國太子身生

 

當然,從存世之時的作為觀之申生斷然不是這樣可怕的人,然其死亡陷父親於不慈、昏聵、愚妄、貪色卻也經是事實,史載之、後世唾之、萬年遺臭不可復也!這不是殺身陷父嗎? 遂了後宮奸佞之願讓國家淪入奪權禍亂更屬無法規避之責(身為太子之責),這不是殺身陷國嗎?存一己之名節而陷父陷國此謂之孝哉?迂之甚矣! 後世居然還有稱其賢,真的是愚夫愚婦的短見。口不離君父;念不忘家國甚至臨死尚且託父、託國於狐突念茲在茲殆無可疑,但對國家父君的傷害卻已無可挽回。

兩端曾孝子曾子沙茲

 

 

曾父殘暴曾子不是不知,而忍痛嘔歌不是自找死路嗎?正是孔子說的:「立身以待暴怒」;當時曾子如被父親抓狂打死,這二十四孝、七十二賢人想必也沒他一份了! 當然曾子是極端的 , 史載曾子不但順從暴力的父親 , 後來他當了父親以後 , 妻子帶著小孩到市場 , 為了安撫孩子哭鬧睡口說了:<別哭了 , 回去幫你殺頭豬> ,曾子知道此事果真把豬抓來綑上磨起刀來 , 妻子見狀說:<你真要殺豬嗎?我只是隨口哄孩子啊!> , 哪裡知道"曾聖人""曾孝子"大義凜然說了篇親子教育信用至上的大道裡, 還是把豬給宰了, 由此前後因果兩端關照 , 我覺得現今社會不可能有站著挨打受傷還唱歌給爸爸聽的<曾孝子>,,但為著一句哄孩子的話而殺豬的<曾孝子> 鐵定不少, 而且加碼再加碼

 

文章標籤

鐵丁三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公主與和尚>>羔羊公主

 

臉書上朋友引自白落梅唐太宗時已婚的高陽公主與年輕名僧辯機一段紅塵戀終至悲劇收場作者字裡行間充滿了歌頌甚至引詩把這個故事比成天地無懼只為完成紅塵一場相遇的轟轟烈烈行徑….. 以下是相關摘述

 

<<故事>>

 

    辩機,生年不详,十五歲出家,師從大總持寺著名的薩婆多部学者道岳。后因高陽公主相赠之金宝神枕失窃,御史庭廟之时發案上奏,傳高阳公主与其于封地私通,唐太宗怒而刑以腰斩。一个生于大唐盛世的和尚,得到过唐太宗的御准,以渊博的学識、优雅流暢的文采而知名,被选为唯一撰寫《大唐西域記》的高僧。一位前途無量的名僧,在风華正茂之年,因爱上一个美丽高傲的公主,被處腰斩的極刑。

 

   高陽公主是太宗的寵兒,她以非凡的美丽和过人的聪慧,令唐太宗对她视若珍宝。唐太宗用他至高無上的皇权满足高陽所需的一切,高陽就是在这样的荣寵中长大的。在她眼里,世界上有两個最出色的男人,一位就是她的父親唐太宗,還有一位是她的兄长李恪。所以到后来,唐太宗将她许配给宰相房玄龄的兒子房遗爱的时候,她百般不满。

 

   史書是照记载的:初,浮屠廬主之封地,會主與遗爱獵,见而悦之,具帐其廬,与之乱。 高阳公主在郊外打猎,遇见辩機的情景。一位敢爱敢恨的公主,不屑于世俗的目光,她敢对着天地起誓,她要這個和尚。高陽命随從和宫女們,把携带的帐床等用具抬进草庵,和和尚發生關係

唐太宗

   官府捉到一個小偷,搜查他屋子时,發现一个玉枕。官家知道,這個玉枕乃皇家之物。在不敢怠慢的情况下,交付给了皇上,唐太宗看到玉枕,龍颜大怒,拍案而起。这位天真骄傲的公主,将所作所为擔当下来,她不知,她是天之骄女,自然可以無所畏,而辩机雖是最负盛名的年轻高僧,但在皇帝眼中,亦不过是一只可有可无的蝼蟻。为了维護皇家颜面,唐太宗毫不留情,判了辩机腰斩的极刑。傲慢的高阳此刻才明白,她就要永遠地失去辩机,而傷害辩机的人,却是一直最疼爱她的父皇。

 腰斬

   <<大唐情史>>中辩机腰斩时的那剪片段,辩机在臨死前,救下了铡刀上的一只蚂蟻。他慈悲地将那只蚂蟻從铡刀口救下,放它一條生路。而自己,死在铡刀下。这是讓人震撼的一幕,無論辩机犯了怎样的戒律,我相信,这只蚂蟻可以抵掉他一生的罪过,辩機终于為高陽而死。

 

   半年后,唐太宗李世民驾崩,高陽公主竟然连一滴眼泪都没有掉。她不難过,是因为她的心已随辩机而去,一个放棄靈魂的人,已经没有了爱恨。之后,有人说她放浪形骸,与一些和尚、道士、高医私通。可她此生,只与一个叫辩机的和尚,在红塵里相爱过一場。無論這樣的爱,是不是一种错误,但在大唐的書页里,永遠有这麼一段情史。

 

   我不知道各位看完這段有什麼感覺,, 是否也像作者和引述者都愛這首詩……

<<请和我,在红塵相爱一場>>
巫山云雨入禅房,藩篱情深卧鸳鸯。辩机腰斩刑場日,長歌当哭美娇娘。
                                                  ——佚名

<<左腦一下>>

 

    之於我 , 請容我左腦一下(理性分析) 暫停作者右腦充血(強烈極度的情緒感官) , 以下是我的說法與分析:

 

   唐朝李氏本起於西頗具異於漢俗礼教的豪邁放浪,和尚道士練丹者與官宦皇家糾葛難辨即使太宗也多有失檢武則天更侍過二代皇帝早年曾出家又還俗,,稱帝後後官面首無數當時和尚多數並未嚴恪清規從這些混亂中這和尚在當時其實罪不至死只是天才縱橫声望太高又蹴到皇上的最愛,踩進紅線禁區才落到腰斬下場。惟本文仍有片面切入之嫌高陽極其明目張膽驕縱也是多有痕跡其悲劇性格不單在那個時代任何中外古今的時空都很可能是這個結局只是未自毀之前總要先毀掉周邊的人

  

<<流星>>蠍子

文章標籤

鐵丁三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八字幾兩重  德行幾兩重打金枝

郭子儀平<安史之亂>封汾陽王,安邦定國名重天下,威鎮外邦土蕃、回紇,如此份量的郭子儀奏請處罰一個縣官居然久久得不到回答,這時就有判官張曇寧道宰相不是也要拍子儀馬屁說

:「以令公勛德,請一吏致阻,是宰相之不知體甚也」

(令公這樣的功勞要處份一個芝蔴官都不同意,這宰相真的不識大體),郭聽說後馬上半公開的說

:「請不當聖意,上恩親厚,不以武臣待子儀,諸公可以見賀」

(是我要求的事不合皇上的意思,皇上以前對藩鎮節度使都放任甚麼都准,我很感謝皇上不把我當以前那些武臣看待,你們可以為此祝賀我啊?),聽到這話的人都很感佩郭子儀的忠心。

<<唐書>><<郭子儀傳>>寫道,郭子儀領軍外戰,後方父墳卻給盜掘破壞了,全天下的人都懷疑是他政敵太監魚朝恩幹的,大家也很怕這位天下兵馬大元帥抓狂反了,代宗更怕;說話試探,郭子儀流涕曰:「我率領軍隊已久,不能禁止手下阿兵哥挖人祖墳,今日之事大概是天譴,而非人為。」。

天下第一人為了一個小官何苦「橫柴入灶」,落的個目無王法之名。父墳被仇家搗亂要逼反己自,忍下來自我解套,反敗為勝再博得忠義之名,還千古頌揚,真的很有政治智慧,這也是最後富貴人臣之極的要素吧。

我父嫌天子不作郭子儀

 

他家太有威望了,皇上都來結親家巴結;把公主嫁給他六子郭暧,唐朝多的是刁蠻強勢公主,有一回夫妻吵架琴瑟不調,郭曖居然罵公主

:「倚乃父為天子耶,我父嫌天子不作!」(除了大逆你還能說甚麼!)

公主哭訴於皇上代宗,這皇上還真忍的下,哀怨的說

:「汝不知,他父實嫌天子不作,使不嫌,社稷豈汝家有也」

(妳不知道嗎?他爸爸真的是不喜歡當皇帝,如果他不嫌棄帝位,還輪的到我們當嗎?)還邊說邊哭,叫公主回郭家去。郭子儀聽說以後自己到皇上面前請罪,皇上勉勵子儀說:「諺云:『不癡不聾,不作阿家阿翁』,小兒女子閨幃之言,大臣安用聽?」錫賚以遺之。(俗話說不癡不聾,不作公婆,小孩子鬧氣,不用管他們)。子儀回去後打了郭曖幾十棍才肯罷休。

皇上對自家兒女哭著說:「他要當皇上還輪的到我們家嗎?」!這皇上真的很能忍,其實何止是代宗如此,他之前的肅宗迎接郭子儀軍隊時就說過

:「雖吾之家國,實由卿再造」

代宗一朝賴子儀撐持多年,所以代宗和稀泥一付親家長輩同聲一氣的模樣。這皇帝面對子儀算是應對的很有一套,畢竟玄、肅、代、德四代王朝端賴此人。而子儀先請罪再打兒子給皇上看也算給皇家威權留點顏面,雙方和平落幕。後來郭曖和公主生的女兒還當上皇后,生了穆宗(等於郭子儀外曾孫),其他兒女也都皇家親貴。

好築此牆

代宗時子儀勛伐蓋代,家裡的各院子往來要乘車馬,門客童僕彼此竟不相識,有人這樣形容:「堂高憑上望,宅廣乘車行」,這麼大這麼氣派的房邸。有一回先生看到在自家修牆的工匠,便隨口交代

:「好築此牆,勿令不牢」,這工匠放下工作回答說:「數十年來,京城達官家牆皆是某築,祇見人自改換,牆皆見在」

子儀愴然動容,趕快向皇上報告此事並堅決申請退休,其謹慎言行戰戰兢兢可見一斑。

楊貴妃

對比之下楊國忠的心態就大不相同了,仗著楊貴妃掌權的他自己說:「某家起於細微,因緣椒房之親以至於是。吾今未知稅(ㄊㄨㄛ)駕之所,念終不能致令名,要當取樂於富貴耳。」(我們出身寒微,靠群帶關係才得到這個地位,不知到那天會給拉下馬來,也不可能留下好名聲,還是在此富貴時刻盡情享受吧!)。如此心態果不其然在馬嵬被強諫的軍人殺了,玄宗呢?棄卒保帥讓楊家兄妹全報效了自己的恩寵,因為這「國忠」差一點就讓彼「國終」了,一推二五六,還保你嗎?楊國忠被亂刀砍死,屠割肢體,以槍揭其首於驛門,禍及滿門,富貴無德以配下場至此。

由上文我們看到:帝位只在唾手,海內外聲望天下第一;功勳蓋世的郭子儀是如何哀矜自持不敢造次,四朝元老轉戰天南地北還甚麼氣都忍得。這也是為何郭、李(唐王朝)能夠共榮富貴一百餘年的原因了。而楊國忠無德敗行,拉著妹妹的群子就敢號令天下。真的是八字越重的越謙虛自牧,至於「沐猴而冠」,任你如何跳樑,行為舉止也不會有人樣出來的,下場當然是可以料的到了。


文章標籤

鐵丁三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何易于拉船

 

縣令拉船誰坐得

 

<<唐文粹>>選了孫樵寫的一篇叫<<書何易于>>的短文裡頭寫道:何易于當縣令,刺史(約等同省長)帶了一大堆賓客,從上游乘船順流歌酒而來

 

「至則索民挽舟,易于即腰笏引舟上下,刺史驚問狀,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蠶,隙不可奪。易于為屬令,當其無事,可以充役』刺史與賓客跳出舟,偕騎還去」。

 

(省長帶一大票人一路吃喝玩樂到這四十里外的地方,一來就要拉人民來當縴夫,用人逆流拉船供這些人玩樂或返回四十里外的省城。何縣令也不反抗說不,把笏插到腰上就現場拉起船繩跑上跑下的忙起來了,刺史大人看見一個著官服的縣長當起縴夫問他幹甚麼?咱們家何縣長說:「現在正當春天,老百姓都農忙的很,一點空都沒有,只有我這個當官的有空可以充當拉船的」,刺史和眾賓客趕快跳下船騎馬回去了)。

縴夫拉船

 

   全民都在拼生計;偏就你這個白目不知民生疾苦的昏官來拉民伕要玩賞風景;就算你的官比我大,但我何縣長拉的船看你敢不敢坐?每當讀到這段都想像何縣長捉狹上司的幽默樣子,更對落荒而逃的獃子們的慚惶表情有暢快的想像。

 

本性難移

 

後來又親自縱火燒茶樹讓人民免於苛捐,觀察使(考核官吏的官)知道他幹的也不敢治他罪。有人窮到家人死了也沒錢葬,他就拿自己的俸錄叫下面的人協助辦理治喪。還對長者請教執政得失。犯小罪就用勸導,犯大罪就用大棍痛打後立刻讓他離開。、、、、。他後來到另一個縣當縣令一樣這個行事風格。

 

成績單宦海浮沉

 

如果我是皇帝老兒,這樣的人考績應該第幾等?人民問作者孫樵:「天子設上下考以勉吏,而易于考止中上,何哉?」。孫樵一連反問:「易于督賦如何」(催稅成績單)?「督役如何」(抓民伕服勞役)?「饋給往來權勢如何」(對權貴如何送往迎來禮數週到)?「擒盜如何」(抓了多少盜賊)?結果真相大白:何大人稅催的慢、消極抵抗勞役、從不逢迎權貴、抓不到盜匪(境內根本沒人當盜匪),所以成績單是乙上(B+),還達不到升官的標準。一直到宰相裴度在偶然的機會,幾乎是微服私訪的狀況下才發現這個好官。

 

   現在的企業責任制,看數字管理論功過,至於統計數字是怎樣擠出來的,對公司永續經營是不是殺雞取卵?身為老板的你有沒有列入考核呢?還是數字呈出來以後再加上「饋給往來權勢」(老板)就無往不利?國家如此;企業何嘗不是!

    數字高標、禮數到位、升官;當然不作第二人選!


文章標籤

鐵丁三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牆

 

   不過就是土牆、磚牆、泥牆,高牆、矮牆,除此有甚麼好大作文章的?不!歷史上有些事件與典故就是和牆有關,有道德美談的牆、好大喜功古今第一的牆、有引發一代名將功成身退的牆、還有不可思議的;執行死刑的牆,所以怎麼說沒甚麼可以大作文章呢?以下一一道來。

 

張英的牆六尺巷

 

 

   清朝大學士張英到京城任職,家裡修葺築牆和鄰居起了衝突,家人寫了封信告訴張英,希望張大學士(一品大員)出面或施壓地方官處理。按理說舊社會裡以張英的地位要修理一下鄰居是輕而易舉的事,但張英收到信後回覆時卻在裡頭寫下:

 

                    千里修書只為牆

       讓他三尺又何妨

       萬里長城今猶在

       不見當年秦始皇

 

家人收到張英的想法,築牆時依指示退後三尺讓出空間來給鄰人。鄰人本來意氣相爭的,一看張家的退讓,感於張大學士的肚量也將自家的牆退後三尺,從此兩家之間有了一條大大的進出通道,雙方互蒙其利也一團和氣。現在這條六尺巷道仍在,也被列為古蹟保護,並刻文立碑誌念這一段美談。

 

 

秦始皇的牆萬里長城

 

 

    秦始皇的牆是連貫六國長城以禦北方匈奴的曠世巨構,有人說那是太空中唯一看的到的地球上的人為建築,二千二百多年前動用幾十萬人付出無數的生命代價修成的,歷代更是不遺餘力的修繕,但到了清朝張英的年代這長城已經抵不住火砲了,康熙總算認清了,放棄投入國力去建構這象徵大於實用的超大型紀念品,直到今天只維修幾段供觀光客追懷千年金戈鐵馬的殺伐了。

我去過居庸關爬長城,環目四顧果然教人心馳不已,城如龍鰭矗立在看不盡的山巒上,盤據雄視的氣度果真是天下無雙古今第一,好多第一次看到的人無不浩嘆稱奇。關內還有毛澤東還立碑寫著:

    不到長城非好漢」。

長城就是英文裡Great Wall(偉大的牆)除此呢?還有很多層地理氣後分野和歷史族群爭鬥的懷想了,啟肇的人呢?烽火下衝殺刺突的人呢?無數代戍守荒涼中聽著羌笛胡笳思鄉的人呢?古今多少英雄在此拔起或煙滅?而今安在哉!真的是「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夾牆與萬仞宮牆萬仞宮牆

 

 

文章標籤

鐵丁三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反間計與防反間計

 

反間計這詞見於《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會蔣幹中計>>,後來才有「周瑜打黃蓋」和「火燒赤壁連環船」。當然這是<<三國演義>>稗官野史渲染誇大的成份有之算不得準。但是歷代確有許多用反間計逆轉危亡或的例子,也有才智武功高超卻在對手反間計下中箭落馬的,更有除了才智武功雖然略遜卻工於心計;算計到這一層事,先高明予以防堵而終能福壽全歸的。

 

范增與伍子胥

 

秦朝末年項羽「破釜沉舟」打敗章邯直入咸陽,稱霸諸王的時候其「亞叔」范增深知劉邦是最厲害的對手,所以盯的很緊,深怕「縱虎歸山」他日必成大患,但有勇無謀的楚霸王因失禮於能人陳平(後來也得罪韓信,這一文一武後來都投入劉邦門下,成為擊垮楚霸王的兩股力量),陳平遂先使「調虎離山」支開范增,讓劉邦得以脫逃;後來再使反間計誣陷范增通敵(對著項羽使者假裝迎錯人誤會為范增使者,營造范與劉邦私通的假像),范遂失寵於項羽,如此,霸王變成盲眼老虎,終歸兵敗垓下、烏江自刎。伍子胥之於吳國功勞自不待言,但越國用伯嚭連下反間,自然也讓這個老英雄死不瞑目接著吳國就敗亡了。

 

樂毅

 

戰國時燕國雖也名列七雄之一,實力應在七國之末,但燕昭王起用樂毅為大將軍,居然能夠破齊國連下七十二城,傳統強齊居然只剩下莒、墨兩城死守堅拒不出。齊國大將田單得知燕昭王死亡,遂利用新君(惠王)對樂毅的不信任施放反間的空氣到燕國,聲稱:「樂毅畏誅,不敢歸,以代齊為名,欲連兵南面而王齊」(樂毅因為得罪過新君怕秋後算帳、所以假裝無法迅速了結戰事,且欲自立為齊王)。這一下樂毅被撤換為騎劫(樂毅也離開燕國),再利用騎劫的輕敵來一招火牛陣衝殺,把燕國人趕出齊國。

 

魏無忌信陵君

 

信陵君魏無忌竊符、殺將、出兵退秦軍救趙國於累卵,論法當然不見容於魏王,後來秦軍相逼,魏王不得已還是要忍下窩囊氣,請回這尊名重天下的菩薩,號召六國聯合抗秦,無忌合六國之力阻秦於函谷關,身繫魏國與諸國安危,天下無出其右。秦國縱反間;讓被無忌奪殺的魏將晉鄙門客在魏王跟前詆譭,說曰無忌欲稱王,並假意派使前往祝賀(營造天下皆重無忌而不知有魏王的氛圍),於是魏王冰凍無忌(當然不敢殺他),讓一代公子縱情酒色抑鬱以終。沒多久魏國就被秦攻陷、亡國了。

 

李牧與廉頗

 

     戰國末年秦國威逼天下,趙國須面對北方的匈奴與強秦壓迫,其間雖有廉頗與躪相如撐持了幾年,然後後只有李牧一人維繫國家了,李牧在那危如累卵的國家居然能夠一生未逢敗績,北擊侵犯游獵的匈奴(連秦國和後來的秦朝都要對匈奴採取建長城的守勢,弱小的趙國居然能斬殺十餘萬敵人你不得不佩服李牧)。長平一戰趙國了四十萬大軍被坑殺了(長平之戰趙王先中一次反間抓下堅壁清野的廉頗篇偏喜歡紙上談兵第一名愛吹牛的趙括),廉頗也出走了,趙國更加危急,但李牧仍屢敗秦國保住一線生機。西元前229年秦國眼見打不下李牧便利用功高震主的矛盾縱反間計,果然李牧很快的就被剝下軍權最後處死,三個月後趙便亡國了。

 

袁崇煥袁

 

明末外有女真入侵、內有流寇李自成為亂女真頭目努爾哈赤屢戰屢勝無往不利,入關前被明將袁崇煥阻於寧遠,後繼者皇太極心知袁崇煥不是易與之輩,來一招朱家(明朝)最脆弱七吋打法,《明史袁崇煥傳》說:「會我大清設間,謂崇煥密有成約,令所獲宦官知之,陰縱使去。其人奔告於帝,帝信之不疑。」(故意散播說袁崇煥和皇太極勾搭,讓擄來的明朝太監聽到,然後讓太監逃回北京告袁崇煥的狀。又是太監咬耳朵,這姓朱的歷代怎麼都是一個樣子啊?)加上政敵火上加油,思宗調袁回京名為救駕(李自成流寇之亂),實則拘捕下獄,從此邊關無人。袁雖下獄待死,猶手書召手下祖大壽回援邊疆救國,只是朱家爛人藉此更認為袁的影響力太大、非死不可,遂處以凌遲。後來李自成攻入北京,思宗自縊於煤山,上吊前還哭天搶地,大演悲情。清兵入關,腐敗的明朝就此了帳。

 

要素

 

其實反間計有幾個構成的要件才能成事:其一是中計的人要剛愎自用、志得意滿、以為全天下我最行了,失去聆聽察納雅言的度量,像吳王夫差和項羽這類的霸王。

第二個要主帥與君王存在著矛盾與競爭的關係,像樂毅與新君、無忌與魏王、袁崇煥與明思宗、李牧與趙王遷。套一據句話:「伴君如伴虎」這些個能臣名將向上經營都有問題,才讓主子生氣或懷疑他會擁兵自重,甚至可能搞「陳橋兵變,黃袍加身」那一套篡位的把戲。

說到這裡;如果你的老板疑心病很重、你在朝中又有很多政敵隨時要見縫插針,大權在握、統兵在外的你該怎麼做呢?

文章標籤

鐵丁三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誰殺了岳飛(二)>>

慣竊心態 小偷圖片腳ㄚ

姓趙的當皇帝國家沒過過一天好日子,其實都緣於趙匡胤竊位的那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和趙光義的”金匱之盟”(註一)那種偷雞摸狗行徑由於名不正言不順的慣竊心態遺傳基因加上「被竊位妄想症」發作;始有趙佶、趙構這等孝子賢孫繼承這種「寧予外侮」自私的家天下思維。

宋高宗宋高宗趙構

 

哭天搶地的臣子

 

栽培拉拔岳飛的宗澤威鎮北金,南宋人管他叫「宗爺爺」,臨死說:「壯志未酬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然後三呼:「過河、過河、過河!」而薨。岳飛最後寫的八個大字:天日昭昭 ,天日昭昭」要向上天控訴嗎?辛棄疾臨死前一直說:「殺敵、殺敵!」。狄青功高但也在皇帝/奸臣的猜疑中驚懼而死。怎麼當趙家的忠臣都這麼苦?哭天搶地的。甚麼樣的皇帝一家子讓忠臣只能向天狂呼,皇上不是天子嗎?怎麼就眼瞎耳聾黑心肝到這地步。

徽宗徽宗趙

 

曲筆

 

   但我讀歷史擲書三嘆的又何只是昏君亂臣,更要直斥的是廣大的屈服於威權不敢秉筆直書的當時與後世文人,連韓愈這樣的人物都寫過這樣的話,他認為寫史之人 

「不有人禍,則有天刑」,所以不要當史官?所以當使官要懂得趨吉避兇!還舉左丘明瞎盲、司馬遷宮刑來嚇唬人,說這些的意思是韓老爺不想當史官啦!韓愈尚且如此,其它貨色何可道哉 , 柳宗元為此還小作文好好修理了這個前輩

 

      唐朝劉知幾寫<<史通>>浩歎世多趨邪而棄正,不踐君子之跡」,正因為: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反封侯」,所以為一己之私而「曲筆(不敢根據事實直書謂之曲筆)處處,此輩文人就「記言之奸賊 , 戴筆之兇人」、「雖肆諸市朝 , 投畀豺虎可也」(這類沒風骨的奸賊兇徒當然應該暴屍市集或丟去餵虎狼畜牲)

 

正因為如此,所以沒人敢說實際上是趙構殺了岳飛。後世也沒有人拿趙構的造像跪下讓人便溺唾痰。因為趙構這個元奸躲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套禮教後面去了。所以後世的皇上容不得有人逾越這條紅線(即使是改朝換代也一樣)。

 

歷史的太陽

 

只聽見人們對著秦檜唾液、便溺,但幕後授意的趙構呢?岳飛冤死後 

:天下聞者莫不垂涕,下至三尺之童皆怨秦檜 

難道都不恨趙構、佶?全天下人都看不出來?寫歷史的人看不出來嗎?這執筆之人假如有司馬遷、董狐、齊國太史百分之一的骨氣,決不會只寫到這裡的。尤有甚者是那些還幫趙佶的書畫美化的文人,可知那一筆一畫是多少民脂民膏和血淚畫成的。每次看到有人欣賞瘦金體時總隱約有些痛心,那樣裊弱卻又不藏筆鋒,完全無一筆厚重氣度風格的字樣,活脫就是一個浮誇、怯懦玩世不恭的敗家子的料。國家不如一張失敗的畫、人民比不上畫裡的花鳥!如果你活在那個苦難得時空中你還會為這等貨色辯護嗎?

瘦金徽宗獨樹一格的瘦金體也有人叫短命字 

趙匡胤、趙光義怎樣對待另一個藝術家皇帝李後主(亡國時只知揮淚對宮娥的南唐君主,被趙擄來拘禁再予毒殺)就生出同樣的無道子孫將偷到來的江山敗掉(有人說報應;說宋徽宗趙佶那把軟骨頭跟本就是南唐李後主來轉世投胎故意敗壞趙家江山的,還敗的比前世更徹底)

趙宋已亡;但那種惡靈仍揮之不去,文人仍不敢批評(因為批評者會被視為有謀反基因的,是在指桑罵槐的)所以奸惡昏懦如趙佶、趙構還是可以躲到秦檜/高俅/蔡京/童貫的身後免遭萬世尿痰。 

「孔子作春秋而亂臣賊子懼」 

但那只是曙光一現,歷史的太陽大多照不透陰謀穢暗的雲層。

 

文章標籤

鐵丁三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千古奇冤

莫須有chinaalane.org

 

我常想到千古奇冤的岳飛;為甚麼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岳飛是枉死的,是被奸人坑殺的,卻任由國之棟樑如此收場。韓世忠指斥秦檜:「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我讀史至此不由得替韓世忠的氣魄嘆服,這樣嗆奸也讓人暗暗捏一把冷汗,但是橫柴還是抬入灶;全天下人奈我何?這個國家需要這些人才但為甚麼人才一定會遭遇至此。 

殺岳不殺韓 

其實單憑秦檜那塊料自是無法將這一干愚忠人等打殺殆盡的,那需要一個像趙構(宋高宗)這樣的小鼻子、小眼睛自私自利的才能夠跟秦檜配合;上下交相賊。因為這些獃子一旦踏破賀蘭山迎回徽、欽二聖,這天下還輪的到趙構當家嗎? 秦檜正是看準了老大的心思;揣摩上意後才這般大膽敢冒天下之大不諱。而趙構這小人從「泥馬渡江」大戲之後撿到皇位又怎肯乖乖退讓 (搞不好迎回兄、父還要落個篡位之名?)於是兩相合作;趙構心知肚明;如此橫逆天下人心、造歷史民族罪業不在當世但必有千古罵名,此時有一個人願意扮巨奸;當後世痰盂便盆;自己正好躲在倫理的屏風後面,一推二五六地有個臺階豈不是正中下懷。

       紹興二十五年秦檜一死,趙構馬上去祭天並且赦免了他的政敵,不正是如此嗎?說穿了秦檜就是一塊抹布,用來擦趙構手上忠臣冤死的血跡 

秦檜秦檜

     如果秦檜是主謀可以一手遮天,那麼韓世忠戰功不下岳飛、主戰態度也非常明顯,還當面嗆得他啞口無言,何以能夠倖免於難?(或許趙構兩次幾乎罹難都是韓世忠拼命救下來的吧?如果連韓世忠都殺實在找不到推脫,全天下也都將叛離),後世有所謂「殺岳不殺韓」之說。好了!如果「殺岳不殺韓」屬實,那是誰授的意已經昭然若揭了!

 

生意人?掮客

 

   秦檜在北宋末年是主戰派,後來跟著趙佶(徽宗)在「靖康之難」給擄到金人的地方去,沒多久還自己逃出來(甚麼東西有此本事!你又不是辛棄疾),回到南宋後開始變成主和派,一路官運亨通當宰相沒有人玩的過他。凡此;都說明了他只是個掮客,交易的標的物叫「紹興和議」,代價是殺了岳某和韓某!買方是金國,賣方是趙構,秦檜不就是仲介人嗎?台灣話是牽猴仔 , 抽一點佣金(宰相權位)本是應該 , 只是沒算入利息(千年罵名) , 而真正最大獲益者便是趙構 , 危險有人救駕  . 外敵入侵有人抵抗 . 當皇上眾人拱上去 , 政治賣春罵名有人擔著 , 這皇上還真好當!

 

我不玩了于千 

 

數百年後明朝英宗帶著宦官王振出征在「土木堡之變」後被俘兵部尚書于謙白目到真的犯上這種千古蠢事,于謙另外立了一個皇帝來鞏固國家領導中心,然後強勢用兵拯救國家於危亡並力主迎回英宗(新皇上景宗是不大願意的),但英宗回來伺機發動「奪門之變」誣賴反罪第一個就是宰了于謙(英宗可能掙扎 , 但是不誣陷于謙無法讓自己的奪權合理化),一直等到英宗的兒子代宗才為民怨平反于謙。(姓朱的和姓趙的手法都一樣,先殺了然後才由後面的皇帝平反)

 

以此觀之;所以岳、韓有那種下場早可預知。最獃的是:即使迎回這「欽、徽兩聖」、自己成就功業、還得保全福壽,其實國家也不會更好,因為徽宗(趙佶)本身以政治的角度來看,根本就是個何不食肉糜的敗家子加千年軟骨頭他把國家敗掉國政蕩然尚且不說;內有宋江、方臘之亂(從水滸可以看出社會動亂到甚麼程度)外有強敵虎視(金人已建王朝)連年割地賠款。堂堂天朝卻稱臣納貢,自己卻每天虫魚鳥獸加短命字瘦金體附庸風雅,用蔡京、童貫、高毬主管內外,直到金人兵臨城下就來個下詔罪己,把爛攤子丟給欽宗去收拾,一付「我不玩了」的擺爛模樣。(蔡京曾經四度被黜趙佶還四度啟用他,好像國政不夠壞不敗完不肯罷休)

待續..........

 

 

 

 


文章標籤

鐵丁三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官兵.強盜.神棍與天子 鼻蔣毛

                                                 成王敗寇蔣毛鬥 

 

小時候在學校都玩過官兵捉強盜,而當官兵的多是些公教人家的孩子;國中校長的兒子當班長、管理組長的小孩當副班長,還有警察的小孩也算一個咖,這些職位不用選,一直「吳()三連」加「于右()任」、連、連、連、連、連任到畢業,因此就理所當然的成了官兵系統。我是強盜頭子,帶著一大群蝦兵蟹將與官兵捉迷藏,可我這赤腳強盜幹的囂張,見了官兵不閃不避悠哉的很。真搞不懂為甚麼要這樣子分,二年級時有一天下午實在氣不過;約了官兵班長、副班長私鬥,只是這班長實在太迂,一觸即發之際還說了一大篇有為的青年和反攻大陸的長篇大論文,讓我實在不知道該如何反應,這場架最後還是沒打成。

 

騎馬進京城劉邦  朱元璋  

 

歷史上幹強盜幹到入主京成而且開創朝代的首推劉邦、朱元璋和毛澤東,其它像唐朝的黃巢、明末的李自成,雖是流寇騎馬進京城,但是後來並沒有系統的朝代延續下來,所不在此列。至於以世族諸侯(西伯侯文王、武王、秦贏政)將相(趙匡胤、司馬昭)、外族入侵(元蒙、滿清)都不算匪賊出身,算不上平民帝王。劉邦是流氓地痞、朱元璋是乞丐和尚,毛澤東也無權勢相輔,這三人出身低微卻不妄自菲薄,見過帝王陣仗就能大起 

:「大丈夫當如是也」、「彼可取而代之」、「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 - - -」之心。

 

投賤命以搏天下,終能在歷史上佔據幾十、幾百年的地頭。這三人更有一種慣竊偷盜後的被迫害妄想症,以為全天下的人都跟他一樣隨時會搶他的江山,所以流竄逃亡之際、南征北討逐漸壯大時,功名成就前後對於任何有威脅的人物,不管敵人還是同志,下狠手絕不會遲疑,劉邦的韓信、英布、彭越;朱元璋對常遇春、小明王;毛澤東對林彪、朱德都是如此。

題外話;劉、朱、毛這三個人物還有一個共通點,據說都有一些「懼內」,漢初的呂后干政;外戚聲勢滔天,導致劉氏宗親會發起所謂的 

「非劉氏稱王而天下共擊之」 

內亂紛擾多年。毛澤東晚期的江青「文化大革命」與「四人幫 」,也讓中國付出相當代價。倒是朱元璋時的馬皇后,孝慈母儀,相當程度對朱元璋的殘暴發揮了溫婉調和的角色。

 

神功護體神功護體  義刀   

 

其它還有很多成氣候但還不及前述三人成就的,但也算是轟轟烈烈的給歷史留下驚嘆號的好漢,他們或是天師附身、或是神功護體,借神威闖江湖一路壯大。漢朝的張道陵的五斗米教(交五斗米就可以入教);鉅鹿人張角的黃巾賊、或自稱彌勒佛轉世(白蓮教)、或王母眷顧 (清末義和拳)。這些每一個都是吸納苦難窮人、農民,惑以神靈、誘以物資食糧。表面上奉天承運;實際上裹脅表裡,所食所衣盡是人民血肉(五斗米教比較溫和些)。特別值得一提的義和團,這些本是山東饑民匯流的拳匪,因為當地官方修理又流入河北,卻被河北官方吸納拿來玩「扶清滅洋」的兩手策略,最終玩掉大片的主權並賠款四萬萬五千萬兩銀子(早知如此拿這些銀子去打造盔甲;說不定真可以刀槍不入,打敗洋鎗洋砲?)。這個過程裡由民變賊,賊變成神,然後被狠狠的打回原形,官方一會兒追勦、一會兒吹捧、然後再把所有的罪過推給他們,讓人無法適應這樣的劇烈轉換的角色。

打鬼  處絕  

 

神棍與天子       

 

事實上不只是上述諸人,其他很多人「起義」奪權的過程中都愛跟神話搭一座橋,好讓自己順利過渡成”天子”。秦末陳勝、吳廣決定造反時就曾把一些字塞進魚肚子,讓群眾相信陳大哥是天命所託。劉邦不也傳說以赤帝之子斬白蟒起義,順天承運聚眾反秦。宋高宗趙構「泥馬渡康王」渡江不也一樣,凡此都是誑騙愚夫愚婦。

太平天國的洪秀全;一個四次考不上舉人的落拓秀才,搖身一變為天父的兒子(自稱耶蘇的兄弟),人間稱天王(又是萬歲),餘者九千歲、八千歲、七千歲一直到四千歲石達開(封翼王),每一個都是耶蘇的兄弟、上帝的私生子。更絕的是九千歲李秀成與萬歲內鬥時常常會來上一段”上帝附身”的戲碼,叫洪秀全跪在地上罵到萬歲狗血淋頭,更有一次把萬歲爺打上四十大板 (反正大家都在裝神弄鬼,就看誰的牌子大吧!) ,雙方結下樑子後互相攻殺(耶家兄弟、父子殺來殺去),導致太平天國滅亡。

洪秀全  天父

 

 

 

東晉孫恩兵敗

 

文章標籤

鐵丁三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狄青的出身面具  狄青  

 

北宋名將狄青是衰弱王朝的中流砥柱,在對西夏的抵抗中大小二十五戰所向皆捷,其它如崑崙關智取儂智高也是一樁美談。歷史上他也由一個衝鋒陷陣的馬前小卒一直升到樞密院樞密使(幾乎等同國防部長)---以他那個刺著阿兵哥標誌的臉龐和衝殺時凜若天神之威的銅面具。

 

刺字刺配  

 

   狄青為甚麼要戴面具上陣眾說紛紜,但有一些人指他出身基層士兵,臉上有刺字(宋代律法囚犯與底層阿兵哥的臉上、手上要刺上”囚”、“卒””某某部隊”等),戴上面具一可以立威同僚下屬與敵人;二可以遮去出身細微之恥。聽起來好像有一點道理,可是如果看他後來位極人臣的樞密使的地位,並且和韓琦、范仲淹論交(這兩人都是宰相級的大哥大,且都主張對西夏用兵取得勝利)的言談舉止,這種說法可能就有謬誤了。

   按說狄青如果戴面具視為遮蔽刺字之恥,及其發達聞名天下之時,朝堂中有人又是勸又是諷刺的要他去動手術把刺字清掉,他堅持不肯,連皇上(仁宗)都來問其緣由,他說:「這樣可以激勵基層士兵!」。對啊;這樣可以激勵基層士兵!試想眼前的阿兵哥都可以靠戰功當上國防部長,當兵是不是很有前途?「好鐵是不是該打釘,好男是不是該當兵」?這樣國家軍隊素質提高戰力倍增不啻很好的良性循環!留下自己臉上的烙印為國防部宣傳,其心胸真是開闊偉大啊!所以他的戰鬥面具應該是作戰所需而不是意在”遮醜”,而狄青也絕不是登上龍門就忘了當”鯉魚日子”的忘本之徒。

 

狄仁傑的子孫宋江  

 

   在當樞密使的風光日子有不少攀援的人來拉關係,狄青以上歷史上同姓的大哥大也只得一個,那就是唐高宗、武后時期的狄仁傑。狄仁傑的招牌夠亮夠閃,當然可以為狄青的貴族純度加分,於是就有狄仁傑的後代扛著老祖宗畫像和資料來攀親故,這人自然也揣摩人人都想借光歷史名人的心態,趁此把老祖宗的剩餘價值充份利用,於是拿來和國防部長沾親帶故,期待能夠獲得”恩蔭”一番。

狄仁傑  

   據沈括的<<夢溪筆談>>描述;耿直的狄青說道:「一時遭際,何敢自比梁公」,(我今天不過是運氣好爬到這個地位,哪敢和梁公(狄仁傑受封過梁公)拿來提論),於是打賞來人送了出去。

 

二百年後來哭墓

 

文末還特別提到有個叫郭崇鞱的,跑到郭子儀的墓前去哭爹喊娘的。這郭先生也太假了,隔了二百年沾光的心態實在讓人不齒。

 

頂天立地

  

周旋於廟堂不以臉上的”XX”字為恥、立身於天地不借偉人光芒以榮身,這樣的人在「有關係就沒關係,沒關係就有關係」(有政治”官”係的人無論出了甚麼差錯都可以全身而退,沒有政治”官”係的人保證會無所遁逃)的中國士大夫醬缸文化裡,對上不攀;臨下不棄,於古不援,存今忒謙,頂立天地的昂藏漢子,狄青算的上一個。

 


文章標籤

鐵丁三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秀才勝古今秀才

 

讀書詐騙集團

 

閩南話說

「和尚偷學道士的拜斗,道士偷學和尚的燄口」。

反正都是混口飯吃,儀式、法器、口訣彼此交流借用一下啦!

今人不管研究所還是博士班有所謂抄襲論文被抓包的,雖說天下文章一大抄,但本來每一個讀書人都是吸收前人的基礎,釀成自己一套言之成理的論調就成了所謂一家之言,重複之處在所難免,但這些被抓包的人是盜亦無道抄的太離譜了才會曝光,加上現在資訊太過流通,所以剪下貼上真方便,先人嘔心瀝血數十年咱家只消數小時,幾十萬言就是蓋上自己的印記了。歷史上乾隆皇雖然沒品也不過在留白處腥紅的蓋上乾隆御覽一方大印,而竊人創意大作的人卻是把作者署名改成自己,無恥之尤莫此為甚。

 

李秀才借詩借親

 

唐朝科舉試卷上可以署名,於是好些人應試前一年半載的先到長安到處向名人顯貴投送詩文,先闖一點知名度撈一些附加價值,到時閱卷老夫子主觀加分自然不在話下了。更有不走科考,單靠這樣攀援名流親貴就可以晉身進士的,這雖好像有失公允但不用過份苛責,杜牧、王維、李商隱都有過這樣的造勢行徑,再怎麼說這幾位都是肚子裡「有料的」。但是這種風氣與制度流弊也不少,以下就是一個極端的例子:

有一個李秀才自稱舉人先自抬身價一次,再向各山頭名門正派投書而來。這一次來到郎中李播家,李老師生病不便接見門人轉呈所投詩[文,李播大驚

:「此昔應舉時所行卷也,唯易其名矣」

(這是我以前參加考試時寫的卷子,不過換了個名字而已)。於是家人招來秀才詰問之下,李秀才起初還死賴不認剽竊,後來知道賊星該衰自投羅網了,這下才承認自己二十年前書鋪買來的。

李大人度量真大還顧念窮書生想登龍門想瘋了,不但不當他是賊人還給吃食用餐。過了幾天李秀才要往它處,李大人還特意送它絲綢。李秀才當面道歉後居然還提出要求

:「某執郎中盛卷游於江淮間已二十載矣,今欲希見惠可乎?所貴光揚旅寓」

(我拿您的這篇文章招搖撞騙已經二十年了,很希望您可以送我,好讓我在旅行中博取光彩)。李大好人認為這文章是過去落第之作,自己也登科當官了,這文章已經沒啥用就送給他了。這賊人一點慚愧之意也沒有就把東西接過來納入袖中。

李大好人又關心的問他要去哪裡,這賊秀才居然又扯謊說

:「將往江陵,謁表丈盧尚書耳」

李播問他表丈當甚麼官叫甚麼名字。賊人繼續說謊

:「荊南節度使名字叫盧宏宣。」

李播按耐不住大笑說

:「秀才又錯也,荊門盧尚書是某親表丈」。李秀才想必真的犯了瘋病,過了一會整理一下無地自容的羞愧居然再提出請求說

:「誠若郎中之言,並荊南表丈一時曲取」

(如您所說,那就連您的荊南表丈也讓我將錯就錯的帶走吧) 於是再拜而出。李大好人只能望之浩嘆:「世上有如此人耶」。

吹牛不打草稿,詐騙不作功課往來江淮二十年,總也會撞上冤家的;冤家不計較還施捨他,這賴漢居然開口要文章擺明了要繼續行騙下去;還唬弄說要訪達官親戚;偏不巧又撞到火車頭(天高地闊能扯謊扯到撞上火車頭也算天理昭彰啦!)。可是叫人感慨罔極的是厚顏至此居然連人家親戚也要拿去用。真是

「人不要臉連鬼都怕三分」;更何況是秀才無德至此。

 

李秀才不服

文章標籤

鐵丁三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人成虎

 

戰國時各國間互相猜忌,為了預防鄰國間瞬時反目變生肘腋,往往會互押人質,就像燕太子丹曾在秦國、秦始皇的父親(如果他父親不是呂不韋的話)也曾在趙國當來賓一樣。魏國也與趙國玩起恐怖平衡的交易,派出太子與大臣往趙國掛保證「鞏固兩國邦誼」並由大臣龐恭隨行。龐恭深知魏王沒甚麼主見耳根子軟,生怕去國期間被人離間君臣關係,所以趁著與魏王見面的場合先打一劑預防針,說了一則故事:

 

龐恭與太子質於邯鄲,謂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 ...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 」龐恭曰:「夫市之無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鄲之去魏也遠於市,議臣者過於三人,願王察之。 ...

 

說的這麼白了,比方打的這麼好也是枉然;後來龐恭回魏,求見魏王而不可得。

 

曾參殺人

 

孔子的弟子曾參是出了名的孝子,名列二十四孝之一,人格、品行舉世皆知(孔子的學生又是孟子的師公,號稱「宗聖」)但即使如此仍不敵人言可畏。

故事也發生在<<戰國策>>裡甘茂以楚國人的身份將領群國軍隊出征前,對著秦王說故事

 

:「費人有與曾子同名者殺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參殺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殺人!』織自若。有頃焉,人又曰:『曾參殺人!』其母尚織自若也。頃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參殺人!』其母懼,投杼踰牆而走。

 

這是甘茂說給秦武王聽的故事,也是打預防針的高招,搬出曾子這號人格高超加上母慈子孝的招牌;果然有效說服君上,君臣領著大軍到了邊境上雙方也定了「息壤之約」以示不忘君臣互信。後來果不出甘茂所料又有讒臣出招,秦王信心動搖要召回戰爭中的他,甘茂反問秦王:「息壤之約還有效嗎?」,這才提醒了秦王,甘茂才得以攻下韓國,才得以傳下其孫甘羅(傳說中十二歲拜相的甘羅)為秦國再貢獻一筆。

至於;曾子的母親是不是真的爬牆落跑,史無可考,好事者不必多作聯想。

 

五條醃腸

 

我唸小學時有個林同學家境很好,動輒可以買牛肉乾、騎兒童腳踏車,發育早、個子高、養的又肥又壯,真的就像卡通多拉A夢裡的紀安,他呢;也仗著個子大常常欺侮其他小朋友,活脫脫就是「胖虎」的真實版。去年我去他家聊天時他和伯母(他媽媽)說了一段陳年往事,其內容與上述兩個故事不無異曲同工之趣。

故事是:林媽媽有一天要出門去菜市場交代ㄚ育仔(林同學)在乖乖在家;不可以打弟弟、妹妹,回來給才給「胖虎」買香腸。交代已畢出得門去……..

       人還沒沒到市場就遇到氣沖沖的街坊投訴道:「恁兜阿育把我家壹仔打的嘴齒都斷去了!」林媽媽連賠不是,但心想:「妳這歐巴桑也太大驚小怪,小孩子一起玩,拳腳無眼總不是故意的吧!何況壹仔搞不好還沒換牙,自己該掉的?」。

       在市場時正找肉販要買香腸又遇到一個女人當著來來往往的人說道:「恁後生將阮弟弟打到目黑賙黑青了,妳要按怎交代?」。林媽媽一時當眾下不了台,但坳不過眾怒難犯,氣的抓起「茄芷仔」(藺草編的提袋)落荒逃出市場。 好不容易才從眾人交相指謫的眼光中脫身,正要回家問清楚給人家一個交代。

      快到家門口時,斜對面院子的女孩玉玲他媽搶過馬路來欄住去路,一陣數落;又是門窗給皮球打破、小狗被彈弓修理之類的。這林媽媽瞬時感覺六月的太陽這般毒辣、一陣頭昏眼花、幾乎高血壓病發,但還是強忍下來聽完上訴,但怒急攻心快要撐不下去了。

終於三步併作兩步衝回家門,耳裡聽見兩個小的哭聲,迎面聽見老大跑過來還問道:「阿母! 醃腸咧?」,當下林媽媽理智全無;修養全當餵狗了,一把狠狠的撈過去:「找死啦擱想袂吃醃腸!」,瞬間在林同學胖胖的臉上留下好幾條「醃腸」。

 

賞味期

 

上述三則,有一個共通的特點就是「人言可畏」,可怕到連父母都不相信自己的兒子,(雖然有一個是真的素行不良),但是說謊家如何蠱惑眾人呢?很簡單;連續說謊一百次、一千次就可以有信眾了。畢竟這世上對自己的判斷有信心、有定見的人太少了;畢竟每一組權力核心中嗜血的、嗡嗡叫的蒼蠅太多了。人性本是如此,所以高明如甘茂、龐恭也很難戰勝君上的疑心與佞臣的見縫插針。

文章標籤

鐵丁三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