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反間計與防反間計

 

反間計這詞見於《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會蔣幹中計>>,後來才有「周瑜打黃蓋」和「火燒赤壁連環船」。當然這是<<三國演義>>稗官野史渲染誇大的成份有之算不得準。但是歷代確有許多用反間計逆轉危亡或的例子,也有才智武功高超卻在對手反間計下中箭落馬的,更有除了才智武功雖然略遜卻工於心計;算計到這一層事,先高明予以防堵而終能福壽全歸的。

 

范增與伍子胥

 

秦朝末年項羽「破釜沉舟」打敗章邯直入咸陽,稱霸諸王的時候其「亞叔」范增深知劉邦是最厲害的對手,所以盯的很緊,深怕「縱虎歸山」他日必成大患,但有勇無謀的楚霸王因失禮於能人陳平(後來也得罪韓信,這一文一武後來都投入劉邦門下,成為擊垮楚霸王的兩股力量),陳平遂先使「調虎離山」支開范增,讓劉邦得以脫逃;後來再使反間計誣陷范增通敵(對著項羽使者假裝迎錯人誤會為范增使者,營造范與劉邦私通的假像),范遂失寵於項羽,如此,霸王變成盲眼老虎,終歸兵敗垓下、烏江自刎。伍子胥之於吳國功勞自不待言,但越國用伯嚭連下反間,自然也讓這個老英雄死不瞑目接著吳國就敗亡了。

 

樂毅

 

戰國時燕國雖也名列七雄之一,實力應在七國之末,但燕昭王起用樂毅為大將軍,居然能夠破齊國連下七十二城,傳統強齊居然只剩下莒、墨兩城死守堅拒不出。齊國大將田單得知燕昭王死亡,遂利用新君(惠王)對樂毅的不信任施放反間的空氣到燕國,聲稱:「樂毅畏誅,不敢歸,以代齊為名,欲連兵南面而王齊」(樂毅因為得罪過新君怕秋後算帳、所以假裝無法迅速了結戰事,且欲自立為齊王)。這一下樂毅被撤換為騎劫(樂毅也離開燕國),再利用騎劫的輕敵來一招火牛陣衝殺,把燕國人趕出齊國。

 

魏無忌信陵君

 

信陵君魏無忌竊符、殺將、出兵退秦軍救趙國於累卵,論法當然不見容於魏王,後來秦軍相逼,魏王不得已還是要忍下窩囊氣,請回這尊名重天下的菩薩,號召六國聯合抗秦,無忌合六國之力阻秦於函谷關,身繫魏國與諸國安危,天下無出其右。秦國縱反間;讓被無忌奪殺的魏將晉鄙門客在魏王跟前詆譭,說曰無忌欲稱王,並假意派使前往祝賀(營造天下皆重無忌而不知有魏王的氛圍),於是魏王冰凍無忌(當然不敢殺他),讓一代公子縱情酒色抑鬱以終。沒多久魏國就被秦攻陷、亡國了。

 

李牧與廉頗

 

     戰國末年秦國威逼天下,趙國須面對北方的匈奴與強秦壓迫,其間雖有廉頗與躪相如撐持了幾年,然後後只有李牧一人維繫國家了,李牧在那危如累卵的國家居然能夠一生未逢敗績,北擊侵犯游獵的匈奴(連秦國和後來的秦朝都要對匈奴採取建長城的守勢,弱小的趙國居然能斬殺十餘萬敵人你不得不佩服李牧)。長平一戰趙國了四十萬大軍被坑殺了(長平之戰趙王先中一次反間抓下堅壁清野的廉頗篇偏喜歡紙上談兵第一名愛吹牛的趙括),廉頗也出走了,趙國更加危急,但李牧仍屢敗秦國保住一線生機。西元前229年秦國眼見打不下李牧便利用功高震主的矛盾縱反間計,果然李牧很快的就被剝下軍權最後處死,三個月後趙便亡國了。

 

袁崇煥袁

 

明末外有女真入侵、內有流寇李自成為亂女真頭目努爾哈赤屢戰屢勝無往不利,入關前被明將袁崇煥阻於寧遠,後繼者皇太極心知袁崇煥不是易與之輩,來一招朱家(明朝)最脆弱七吋打法,《明史袁崇煥傳》說:「會我大清設間,謂崇煥密有成約,令所獲宦官知之,陰縱使去。其人奔告於帝,帝信之不疑。」(故意散播說袁崇煥和皇太極勾搭,讓擄來的明朝太監聽到,然後讓太監逃回北京告袁崇煥的狀。又是太監咬耳朵,這姓朱的歷代怎麼都是一個樣子啊?)加上政敵火上加油,思宗調袁回京名為救駕(李自成流寇之亂),實則拘捕下獄,從此邊關無人。袁雖下獄待死,猶手書召手下祖大壽回援邊疆救國,只是朱家爛人藉此更認為袁的影響力太大、非死不可,遂處以凌遲。後來李自成攻入北京,思宗自縊於煤山,上吊前還哭天搶地,大演悲情。清兵入關,腐敗的明朝就此了帳。

 

要素

 

其實反間計有幾個構成的要件才能成事:其一是中計的人要剛愎自用、志得意滿、以為全天下我最行了,失去聆聽察納雅言的度量,像吳王夫差和項羽這類的霸王。

第二個要主帥與君王存在著矛盾與競爭的關係,像樂毅與新君、無忌與魏王、袁崇煥與明思宗、李牧與趙王遷。套一據句話:「伴君如伴虎」這些個能臣名將向上經營都有問題,才讓主子生氣或懷疑他會擁兵自重,甚至可能搞「陳橋兵變,黃袍加身」那一套篡位的把戲。

說到這裡;如果你的老板疑心病很重、你在朝中又有很多政敵隨時要見縫插針,大權在握、統兵在外的你該怎麼做呢?

 

王翦的智慧王翦

 

現成的有許多的案例可以參考,像戰國時龐恭說<<三人成虎>>、甘茂講<<曾參殺人>>的方法我已經在<<三人成虎>>一文中談過,就不再贅述,這裡我舉一個最成功的案例便是《史記·王翦白起列傳》:

秦欲伐楚王問諸將需要多少兵力,諸將各自報數字,最後王翦道:「非六十萬不可。」秦王贏政說

 

:「王將軍老矣,何怯也!李將軍果勢壯勇,其言是也。

 

於是選派李信領兵二十萬攻楚。王翦託病辭官。李信的秦軍起先還算順利,乘勝攻鄢、郢,又破之,再追擊。項燕的楚軍尾隨秦軍三天三夜,終於大破李信,秦兵敗逃。

秦王贏政拉下顏面向王翦請罪說:「我沒有聽從將軍的話,終使秦軍受辱,

『『今楚軍逐日西進,將軍雖有病在身,怎忍背棄寡人? 』』

王翦辭:「老臣疲弱多病,狂暴悖亂,希望大王另擇良將。」

 

始皇堅持(這時王翦就不敢像同梯的白起那麼白目;二次堅持不肯領兵伐趙)。於是王翦率六十萬秦軍伐楚,始皇送至灞上。王翦居然在這當口開口要求始皇賜下田地屋宇,始皇說

 

「「將軍既已出兵,何患貧窮?」」

 

王翦說:「為大王將,雖立戰功卻未封侯,今趁大王親近臣下,求良田屋宅為子孫置業。」秦王大笑。

王翦出兵後,還不斷派人五度再求賜賞。旁邊的人認為王將軍搞不清楚狀況怕要惹禍上身(要求得太過份了),王翦說:「王粗暴又多疑,今全國兵力都交給我,我只有以多請求田宅作為子孫基業的方法來取信君上。」,大破楚軍,楚王敗逃。秦借勝勢,俘楚王。又率兵南征百越,得勝而返,王剪封武成侯。

 

等級

 

看到沒?五度需索要求的「一箭雙鵰」之計,一則可得封賞、二則讓老板知道你心心念念的都是在秦國的資產、家小,絕不會反叛,這才是重點。像這樣的老謀深算就算是秦始皇再多疑、楚國使反間計、也傷不了王剪的地位。所以向上經營是很重要的,那些在反間計中被暗箭射下來的是不入流的等級,所以死的忿忿不平。

說故事<<三人成虎>>的龐恭回國後再也見不着魏王是入門等級。 發明故事<<曾參殺人>>、再加碼買一張「息壤之約」”保單”的甘茂,保住身家榮寵再提昇另一個等級。至於前段所述的王翦;才幹不一定比得上伍員、范增、樂毅、無忌,但是論欲進還退、揣測天威,出則必勝之勢已成,入則祿位加官晉爵無虞,審時度勢讓老板完全放心,又發財又升官的本領,只能望之讚嘆不已------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鐵丁三龍 的頭像
    鐵丁三龍

    鐵丁三龍

    鐵丁三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