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奇冤
莫須有
我常想到千古奇冤的岳飛;為甚麼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岳飛是枉死的,是被奸人坑殺的,卻任由國之棟樑如此收場。韓世忠指斥秦檜:「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我讀史至此不由得替韓世忠的氣魄嘆服,這樣嗆奸也讓人暗暗捏一把冷汗,但是橫柴還是抬入灶;全天下人奈我何?這個國家需要這些人才但為甚麼人才一定會遭遇至此。
殺岳不殺韓
其實單憑秦檜那塊料自是無法將這一干愚忠人等打殺殆盡的,那需要一個像趙構(宋高宗)這樣的小鼻子、小眼睛自私自利的才能夠跟秦檜配合;上下交相賊。因為這些獃子一旦踏破賀蘭山迎回徽、欽二聖,這天下還輪的到趙構當家嗎? 秦檜正是看準了老大的心思;揣摩上意後才這般大膽敢冒天下之大不諱。而趙構這小人從「泥馬渡江」大戲之後撿到皇位又怎肯乖乖退讓 ?(搞不好迎回兄、父還要落個篡位之名?)於是兩相合作;趙構心知肚明;如此橫逆天下人心、造歷史民族罪業不在當世但必有千古罵名,此時有一個人願意扮巨奸;當後世痰盂便盆;自己正好躲在倫理的屏風後面,一推二五六地有個臺階豈不是正中下懷。
紹興二十五年秦檜一死,趙構馬上去祭天並且赦免了他的政敵,不正是如此嗎?說穿了秦檜就是一塊抹布,用來擦趙構手上忠臣冤死的血跡
秦檜
如果秦檜是主謀可以一手遮天,那麼韓世忠戰功不下岳飛、主戰態度也非常明顯,還當面嗆得他啞口無言,何以能夠倖免於難?(或許趙構兩次幾乎罹難都是韓世忠拼命救下來的吧?如果連韓世忠都殺實在找不到推脫,全天下也都將叛離),後世有所謂「殺岳不殺韓」之說。好了!如果「殺岳不殺韓」屬實,那是誰授的意已經昭然若揭了!
生意人?掮客
秦檜在北宋末年是主戰派,後來跟著趙佶(徽宗)在「靖康之難」給擄到金人的地方去,沒多久還自己逃出來(甚麼東西有此本事!你又不是辛棄疾),回到南宋後開始變成主和派,一路官運亨通當宰相沒有人玩的過他。凡此;都說明了他只是個掮客,交易的標的物叫「紹興和議」,代價是殺了岳某和韓某!買方是金國,賣方是趙構,秦檜不就是仲介人嗎?台灣話是牽猴仔 , 抽一點佣金(宰相權位)本是應該 , 只是沒算入利息(千年罵名) , 而真正最大獲益者便是趙構 , 危險有人救駕 . 外敵入侵有人抵抗 . 當皇上眾人拱上去 , 政治賣春罵名有人擔著 , 這皇上還真好當!
我不玩了
數百年後明朝英宗帶著宦官王振出征在「土木堡之變」後被俘,兵部尚書于謙白目到真的犯上這種千古蠢事,于謙另外立了一個皇帝來鞏固國家領導中心,然後強勢用兵拯救國家於危亡並力主迎回英宗(新皇上景宗是不大願意的),但英宗回來伺機發動「奪門之變」誣賴反罪第一個就是宰了于謙(英宗可能掙扎 , 但是不誣陷于謙無法讓自己的奪權合理化),一直等到英宗的兒子代宗才為民怨平反于謙。(姓朱的和姓趙的手法都一樣,先殺了然後才由後面的皇帝平反)。
以此觀之;所以岳、韓有那種下場早可預知。最獃的是:即使迎回這「欽、徽兩聖」、自己成就功業、還得保全福壽,其實國家也不會更好,因為徽宗(趙佶)本身以政治的角度來看,根本就是個何不食肉糜的敗家子加千年軟骨頭,他把國家敗掉國政蕩然尚且不說;內有宋江、方臘之亂(從水滸可以看出社會動亂到甚麼程度),外有強敵虎視(金人已建王朝)連年割地賠款。堂堂天朝卻稱臣納貢,自己卻每天虫魚鳥獸加短命字瘦金體附庸風雅,用蔡京、童貫、高毬主管內外,直到金人兵臨城下就來個下詔罪己,把爛攤子丟給欽宗去收拾,一付「我不玩了」的擺爛模樣。(蔡京曾經四度被黜趙佶還四度啟用他,好像國政不夠壞不敗完不肯罷休)。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