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閩泉陳江丁姓裔傳(台西鹿港聚書) 

祖述西來裔八百年累世簪纓

    宗繼東渡苗三十代濱海鄒魯 

   

橫古贍思長照陳埭萬人丁

    勾今聚書傳家台西六塊厝...此二聯承丁連春先生協讚妙想(一橫一勾成"丁"字)

 

 

前言.. 自序

..陳埭回族源流概述 -------------….....P.1

..陳埭萬人丁

2-1回漢融合(含世系表/注釋)------..-.- P.2

2-2漢化原因 ------------------------- P.5

2-3蛛絲馬跡說回裔 ------------------- P.6

..唐山過台灣   ------------------------ P.7

..廈門大學莊景輝教授……………….........P8

..陳江六塊厝世系撰修序言 ----------..-- P.9

..六塊厝世系 -------------------------- P.10

 

 

 

 

前言自序:閩泉陳江(聚書)丁姓裔傳:     2011/10/03修四版

 

從小捻香膜拜神主牌位或墓碑時,望著"陳江"二字疑問,長者皆曰:「祖公唐山出身

所在」,其餘闕如。

   台灣海口地區陳江為堂號的丁姓人家,早已繁衍破萬,卻完全不知祖源過去三十

年間雖有丁中江先生等來探詢,但出身堂號不同。幸九0年代厦門大學莊景輝教授來

台尋訪,至海口六塊厝,祖宗源流終於露出曙光,也讓有心追遠如我等盼到光明。

先祖有靈,我族才俊輩出,人文薈粹,保有相關記錄,並因有民族遷徙與歷史的重大

意義,所以不論是族人自有或學術研究單位,大多有資料可供拜讀。 

 

賴網路發達之賜,並參酌史書,雖相隔千里,海峽為阻,仍可神馳祖地,每有所得

則欣喜不已,但仍恐識之不精,筆下魯鈍,先人金玉珠璣,竟成碎瓦殘磚。  

 

   閱者如有意深入,可於網路上搜尋"丁氏回族" "陳埭萬人丁"相關網站參考。

對於先行者如莊景輝教授/陳埭回族事務委員會/泉州歷史網等個人與單位的

貢獻,僅此表達無限感恩。當然;編輯族譜與歷史和公開論文的前輩更是本冊

的催生者,至望有朝一日可以拜會請益。如有教於我請以電郵通知。 

 

壹/貳/參章可為陳江堂號聚書郡望回族丁姓之共同源流,肆/伍則屬台灣

海口(台西鄉)六塊厝(海南村)/第六章則以六塊厝四房雲之下蜅茍相關

傳承。

雖經數十次勘校比對,編撰過程中仍有部份未解疑團,尚祈高明指正闕漏,

並請吾族捐棄一時歧見,以百代朝宗為念,"公嬤靈顯,後世至福"

                         編撰 : 二十三世   三龍   敬 呈

                 電子信箱:ting7186@yahoo.com.tw

                Blog:http://tingwriter3.pixnet.net/blog    2011年10月3日修正4 版

 

參考資料

 

<<元史>><<泉州名人錄>><<海上集>><<陳埭丁姓回族宗譜>><<泉州歷史網>>

<<晉江丁姓源流>><<泉州伊斯蘭教論文選>><<陳埭丁姓回族的漢化>>

<<台灣通史>>其它私淑者不及備載祈請諒察

  墳   賽典赤  

                賽典赤贍思丁塚(雲南)

 

 

 

 

     排列  

                與一般漢族大不相同的墓葬方式

 

 

壹..陳埭(陳江)回族源流概述…………………………………… P.1

中華民族丁姓有五大系統.,堂號"濟陽""鐘德""楚松""雙桂""留餘""承德"

"五果"等系出山東(西周姜太公)或孫匡(三國東吳改姓)與"陳江"不同緣屬

,差異甚巨 。 

回族丁姓:“西域人多名丁,既入中国,因以为姓"按汉语发音则

可读或译为(DIN)迪尼为阿拉伯文宗教信仰的意思,

穆斯林好取与之有关的名子。如“阿拉、迪尼(旧译为阿老丁

,意为真主的宗教舍木頌迪尼(旧译为“赡思丁”),意为

宗教的太阳;纳速刺.迪尼“旧译为“纳速刺丁”)’,意为“

胜利的宗教”等。

在元代,回回人名尾音带(迪尼)的相当多,于是他们的后代

便取为姓。如“勘马刺丁之后裔姓丁。”(《回回民族说》)

<<丁鹤年其先西域人也。父职马禄丁徙居武昌,因以为氏>>。

《新元史》:<阿拉丁,西域回回,成祖永乐二十三年(1424年)

入附授德州都指挥同知>。子札马儿丁、札刺儿丁皆袭封。

后札刺儿丁以丁为姓名全。丁全子名丁宗智(《回回历史与伊斯兰文化》):

<丁姓中最大的一支,当属赛典赤.赡思丁家,其子孙甚多分为纳、速、

拉(喇)、丁等姓,在国内分布很广。如福建泉州陈棣的丁姓回族,

一世祖节斋府君,讳谨,字慎思(赡思丁)。(《执斋公图谱.历代忌辰总目》)

“<<陳棣丁姓研究>>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赛典赤瞻(赡)思丁是今日泉州陈埭

丁姓的始祖。(納速喇丁應是一人即一世丁謹之父)。

注釋1.賽典赤贍思丁

據傳為回教先知穆罕默德之後三十一代族裔。有五子中亞不花喇國王

(今烏茲別克布哈拉),生於1211年,1219鐵木真西征降入,曾為鐵木真近衛

。元世祖忽必烈時任中書省平章政事,

(1273)雲南設省命為首任平章政事,招交趾(今越南),平蘿槃甸(今緬甸)

通諸族部落,建松花壩,推崇儒學,設孔廟清真寺於昆明,力行教化,1279卒於

雲南任內。敕封咸陽王。

卒後帝云:<今德政尚在,有敢更易者,誅之>可見政績斐然。其亡也;

百性哭巷,交址/蘿槃甸來奔。朱元璋曾追謚忠愛坊於昆明(該坊今猶在)。

忠愛坊  

康熙也曾追封。今在昆明有塚,並有國際賽典赤贍思丁研究的討論會,

伊朗德黑蘭大學中國雲南大學等學術單位參與。伊朗駐中國大使

並曾拜會泉州陳埭宗祠。 

"納速喇丁(賽典赤贍思丁長子)生諸子分姓為"納"(那) "速(蘇)" "喇(拉)"

"丁(丁)""........<<陜西通志>> 

一世謹 ,號慎思(音同贍思) ,號節齋。六世敏著述:<蓋出於賽典赤贍思丁-->

十世陳埭衍夏(1516-1597)<<祖教說>> 看出其幼年仍有回之遺風 但其晚年幾乎息矣

"殮不重衣, 殯不以木, 葬不過三日, 封若馬鬣而淺, 衰以木棉, 祀不設主 ,

祭不列品 , 為會期,日西相率西向以拜天(禮拜 朝聖地麥加)。歲月一齋

晨昏見星而食 竟日則餓腹(回教齋戒月)。

荐神惟花香,不設酒菜 ,不焚"木者"帛 頌清經 仿所傳夷音 不解文義亦不求其曉

吉兇皆用之 。

牲殺必自屠而後食 肉食不以豚。橫沐浴 不是不敢以交神明 衣崇木棉不以帛

大率明清為尚也 "

縱觀以上記述,陳埭丁姓系出自西域(今烏茲別克首都布哈拉)回教殆無疑議

 

 

 

 

 

貳..陳埭萬人丁(回漢融合)

2-1世系表 : 族繁不即備載 僅列各代重要代表人物與事蹟 P.2--3

世傳

代表人物

                                  

 

賽典赤贍思丁

生於1211為布哈拉國王,1219成吉思汗西征降入,

(1273)元世祖時任雲南平章政事(省長),據傳為回教

先知穆罕默德31世裔(詳如<<陳埭回族概述>>)

 

納速喇丁/哈撒 /忽舉/詹思丁兀默丁/馬速忽

諸人皆於元朝為官,納速拉丁隨父招撫交趾平蘿槃甸

,入桐港(泉州)福建宣慰司都察府元帥。官歷四省,

封延安王。納速拉丁攜諸弟與子姪入泉州,諸人任

泉州各級官長。明朝初年諸子改攀漢姓""()

""() "" "()"

 一世

賽典赤烏馬兒(回名) 慎思阿拉丁(shmas-al-   ding) 漢名:謹字慎思號節齋

曾任江浙行省平章政事,隨父衲速拉丁至泉州任

桐港市舶司提舉,福建平海中書省左丞,明朝

後世族譜記載因撒氏戊卒事件影響,曾假託為

蘇州入泉商人,事實是兩地為官。         

開始漢姓丁 ,故稱一世祖。  

二世

賽典赤杜安沙(回名) (述庵)(1273-1305)

1952年葬碑被發現 , 補綴起上下代關係

三世

(碩德) (1298-1379)

(1357-1366)"亦思巴思之役"(1)元將陳友定

逼殺西域色目人(1366)碩德攜子//孫七人遷出

泉州城至城南十陳埭(2)雁溝里(一至三世單丁)

四世

(仁庵)///朗善兄早夭

朱元璋洪武年間強迫蒙古人/色目人(3)與漢族通婚 ,

善妻庄氏淑懿。

仁庵因白蓮會(4)案系京師天牢待決 ,後得脫。

         

五世

/毅齋(媽保)

/誠齋(觀保)

/毅庵(福保)

傳說五世福保拆擂台始建宗廟。

誠齋尋父壽域(墓地),與祖母庄氏決定立碑墓後,

<漫談進前三宰相,何如退後萬人丁>傳說即:碑立

墓前則功名三代,墓後則人丁興旺,陳埭開始立碑墓後。  

白蓮會一案媽保與父同牽連同繫,觀保上京向朱元

陳情

六世

(卒於1442)

/(1456)

開始漢式墓制。敏著述追念始祖為賽典赤贍思丁。

/敏墓室仍為伊斯蘭式。   

七世

(卒於1477)/

洪德(1448-1534)

常與繼妣合葬完全漢式。   

(1475)"撒氏戊卒之訟"(注5)耗資甚巨祭祀所需

十不

存一

八世

(1472-1521)/

(音亦)(洪德子)

儀首登仕籍 (四川提刑按察司制事)以漢文化

士大夫之禮祭先人。

儀手書木屏,以一至四世祖與眾考妣並四世善

之像同祀(實質上開始祀設主)

懌告自申:<<大宗祠未落成,死而見祖宗於地下

具以我為慢。>>籌辦宗祠。

九世

自伸(懌二子)

(1549)嘉靖28 自伸登甲榜進士。

(1561)明嘉靖廟毀於倭禍(注6)(1562)自申與

父懌,大規模重建為今日之基。

十世

日近(自伸三子)/

日造

衍忠/

衍仁/衍經

衍夏(1516--1597)

(1589)神宗萬曆17年日近登甲榜進士後擴建宗祀

(自伸/日進父子進士)。

(1583)萬曆進士連捷。   

(1588)舉人(1594)武舉。

大舉規模漢化(注7)殮加衣/殯用木/祀設主(8)

/齋則無/天多不拜(麥加)

十一世

啟浚(十世日造子)

 

 

亨文

 

震武/ 之典/

大綱

(1592)神宗萬曆20年啟浚登甲榜進士,官至刑部

左侍郎加太子太保,四朝名卿,六子簪纓,不黨宦官

魏忠賢,遭讒不忠,, 啟浚 :

<<食則背祖 , 不食欺君>>於是賜食豬肉。

帝稱:<不愧聚書之裔>始為郡望(聚書)的由來。 

 

(1621-1624)天啟舉人/武舉。

十二世

紹美 /宗典

仕龍()/

/

/

 

胤甲 

元輔

紹美(1633)/宗典(1636)為崇禎武舉

(1633-4)崇禎進士連捷後為鄭成功部將隨鄭

收復台灣。

(1633-4)崇禎進士連捷。

(1640)崇禎進士,明清易幟之際率族人抗清殉節陳翁橋

賜匾"忠烈"

(1640)崇禎13年楠/胤甲與/十四世天禧丁氏一門三進士。

元輔為順治舉人(1651)

十三世

文麟 // 克猶

康熙----乾隆舉人

十四世

天禧/

/

其顯     

崇禎(1636)武舉, (1640) 會魁(武進士)

良康熙時任江西總兵參與平定三藩之亂  

其顯(1713)康熙武舉。

十五世

(天禧子) )/

   

康熙(1713)春秋進士連捷(天禧/蓮父子進士)。

煒官至湖廣按察使,號雁水,清初十大詩人之一,

制定家祭之禮

十六世

/

////

1770年前後泛海至海豐堡海口庄,漸創六塊厝,

蘇居十張犁。

十七

嗣曾/

捷三

拱辰(第幾世?)

(1807)嘉慶舉人。

(1831)道光舉人。

清道光年間拱辰著演砲圖說等書為道光與林則徐,

魏源倚重。帝賜五品花翎頂帶,為晚清武器名家。    

十八

漢章/慶輝

樸實

(1810)嘉慶同年舉人

(1825)樸實陳埭遷台 , 居鹿港。  

十九

漢章/慶輝

金城

(1862)同治武舉。

創辦鹿港協源行,兩岸往來貿易。

二十

壽泉(克家子)

鹿港開基第三代(1877)光緒進士。

今鹿港有進士第(丁家大宅)為縣定古蹟

(1896)甲午戰後割台 鹿港發生戰事

,鹿港丁姓大規模遷回陳埭

部分解釋"

 

1..賽典赤 :貴族,穆罕默德的後代,,,贍思 :太陽,,,:宗教,,,,烏馬兒:長壽之意

2..明清兩代計8-20世陳江丁姓共取功名進士十二、舉人二十一、貢生二十六人、

秀才105人有四闈十登科/六試七連捷/父子進士/六子纓簪/  同年三進士皆出於丁

.,泉州時稱濱海鄒魯...,,(宋朝支系)三家並稱 , 極盛於明末十一至十五世 

 

3..世代四次大劫為 亦思巴奚/ 白蓮會 /撒氏戊卒 與倭寇之禍。

 

4..五大遷移為 布哈拉入元 / 雲南出仕 / 泉州任官 / 陳埭墾拓 /

唐山過台灣(含菲律賓/馬來西亞同)

 

 

 

 

 

 

2.1.1 世系表注釋說………………………………… ....    P:4                                                        

 

1..亦思巴奚之役:元末經濟衰敗生靈塗炭,回民有遜尼(阿拉伯)與十葉

       (波斯) 派衝突, 元朝調楊州三千波斯十葉派入泉州 抵制當地

          蒲壽庚為首的阿拉伯 回人,<<賽甫丁,  阿迷里丁叛據泉州,

          納兀納及浦氏,市舶之亂> >元將陳友定結合波斯人 殺阿拉伯

          納兀納與蒲氏諸人,:<"凡西域人盡殲之,胡髮高鼻有誤殺者",

          亂使泉州商舶衰退,  皆仇色目人。>三世祖碩德出泉州城,遷至

          陳埭定居

 

注1-1 .. 海蕩:在潮間代扞海圍田兼作農漁,時陳埭養蟶冠中國,極目

               千畝十七八歸說碩德父子。 此與台灣始祖在台西開發"海埔"

                與海爭地,何其相似。

海埔  

 

2..陳埭:(北京音代閩南話音同地)五代十國之南唐觀察使陳進洪

        曾率軍沿晉江築埭(以竹木擋水填土築堤),以陳為名稱此埭,

        意同蘇東坡於西湖築堤謂之蘇堤 ,陳江堂號取其晉江縣陳埭鎮之意。 

 

3..色目人:元蒙主中國,分蒙古人,色目人(外來各族),漢人(北宋/金統治

      之地),南人(南宋長江以南之地),社會地位依次各不相同(洪武五年

      頒令蒙古/色目需與漢族通婚,違者杖八十,入宮為奴)<<中國全記錄

     >>色目人 指的是兩河流域今伊朗/伊拉克/土耳其,在蒙古西征歸入。

      陳江聚書 系出賽典赤贍思丁為中亞烏茲別克布哈拉(不花喇) 

 

4..白蓮會:善等沿回教舊習的一種社區族人聚會,被誣營黨,善與長子媽保

       同系南京天牢待決(朱元璋定都南京後成祖朱棣改營北京)幸賴妻舅時任

       兵部奔走,  觀保上京陳情 終得脫。 

 

5..撒氏戊卒:約六-七世丁升爭財興訟,官府索賄不得,反誣丁姓為"姓撒脫

      原為安陽戊卒易姓丁",成立,則犯明設籍隱諱之罪,訟歷十八年<始於郡,

      蔓於省,理於京,家所遺祭田蕩盡,繼殮私資以充而為家窘--- 賴天祖之靈

    ,幸直其事">此事牽連甚鉅 ,為避迫害,嘗改攀濟陽丁度為世祖。

     <以示其不出於回回之裔也

 

注6..宗廟倭禍 :明中葉以後,日本流寇勾結漢人,侵擾相對富饒的中國南方

        沿海,劫掠燒殺,歷史名人戚繼光/俞大猶即是平倭成名。明末鄭芝龍稱

        霸海域且娶日人為妻,生鄭成功,可見當時往來頻仍。明嘉靖四十年

      (1561)"倭據其地, 舉族室廬蕩然俱毀,無有存者,老少壯長旅寓城中,

        生者無寧居,歿者無寧祀"

       (<<陳江雁溝里族譜. 宗聚說>>) 

 

注7..大規模漢化 回族衣麻不以帛 /殯無棺木/祀主阿拉無祖宗牌位/沐浴

          齋戒西向麥朝拜,十世衍夏幼時仍得見 ,但至晚年則不復矣。

     7.1祀不設主:(阿拉是唯一的真神)

  1.八世儀設有木屏,書一至四世祖偕眾考妣,並供四世祖仁庵遺像,

       以供祭祀。在十世衍夏眼中仍屬祀不設主(不拜祖宗牌位)

  2.<<祖教說>>.描述衍夏幼年仍保有伊斯蘭教殯葬.,禮拜.,沐浴

       齋戒,  頌經牲祭,不食豬豚衣著.,等風俗,在在與漢俗不同。 

 

注8..濱海鄒魯:鄒魯為孟子與孔子故鄉,儒家聖地 ,明清科舉股取士,孔孟

         為本, 故濱海鄒魯取其文風鼎盛, 科舉入仕繁多的比喻 ,丁氏以回族

         能夠在泉州稱顯望,可見其已由商賈轉耕讀 ,漢化深矣。

碑立  碑立墓後萬人丁 (進前三宰相 退後萬人丁)

 

                

   漢化拜祖的推手之一           鴿子圖騰出於先知穆罕默德傳說

     八世祖丁公 儀

丁校長  

    鹿港進士第主持 丁校長國禎23世                                                   

 

 

2.2丁姓回族漢化主要原因 :............................ P.5

 

..政治局勢:                       

       元末亂世群雄訴求民族主義, 身為外族 處境艱難, "亦思巴奚之役"遭逼殺

          遷入陳埭 ., 明朝規定   蒙古 /色目人需與漢人通婚。四世善與五世媽保

           曾因白蓮會入天牢;加上六世 (1475)"撒氏戊卒之訟" 甚至改攀漢

          丁度 為祖先,"<以昭其裔不出於回回也>"所謂形勢比人強",政策對穆斯林

         相當不利 。    

 

.. :                                

       週邊漢族,政治或是自然通婚,移風易俗「碩德三代單傳八歲而孤,依母族

       漢化其劇」。

..入仕為官 :                                   

     1. 賽典赤贍思丁雲南任平章正事時, 行教化 .,推儒學., 立孔廟等舉措當

          影響後世無疑。

 

     2. 八世儀首登仕籍以漢俗祭祖開始 十六進士 , 二十一舉人,貢生三十-

           深受儒家影響, 官場禮儀  酬酢也深。清初丁煒居官宦 ,更制定祭禮 。      

 

..賜食豬肉 聚書郡望 

     明成祖朱棣為燕王時,據燕京(今北京)以宦官為內應 , 舉兵稱帝 ,開始

      專寵內宦。明朝歷代,都有宦官掌權 , 著名七下西洋的鄭和/專權的王振

     /曹欽/汪直/劉謹都是 ,到魏忠賢時極盛,黨羽遍佈 ,掌錦衣衛東西廠 ,

       權頃天下號九千歲 (皇帝萬歲)立生嗣 (在世而立廟)。誅殺忠良,

       十一世啟浚不與為黨 , 魏懷恨構陷 , 賜肉羹不食(大肉)遂誣欺君 ,

     上問何以不食所賜, 啟浚:「食則背祖,不食欺君」帝感其誠 , 賜食 ,

        褒曰:「不愧聚書之裔」從此郡望"聚書"。今日陳埭祭拜祖先仍不供

       大肉( 回稱豬肉為大肉 )

 

..顛沛遷地

      離開陳埭 ,尤其飄洋過海者, 對穆斯林風俗 , 舉凡祭祀/禮拜/殮葬 /

      婚娶/拒豚皆無可尋矣拓之際,謀生唯恐不及,如何每日禮拜、齋戒經月、

       牲食自行宰殺---遷往海外與台灣墾者猶甚 ,吾幼時渾然不知,

       年過四十始聞。

 

..營商務農 :                                      

 

    元末以營商起家,又轉農漁,三世碩德碩、四世善「廣置田產,沿海灘塗

   築陂以扞海田>改就地務農在地化更深,起居節奏更需與往來對像配合。 

 

..其它詳細解釋參閱註解說明。                           

   數賽典赤贍思丁出生起 , 源流八百年三十代 , 祖德榮光一如贍思(太陽)

   恆照, 陳埭丁氏回裔 終成大族 :

 

 祖厝  

 

 

 

 

 

2.2.3蛛絲馬跡說回裔----釋疑與傳說 .................. P:6

 

1.一世謹為蘇州(姑蘇)入泉州經商 :

    丁氏祖3-7世飽受迫害,為隱其出身,後世修譜時曾攀濟陽丁度為祖,並稱

       一世祖 謹是南宋末由蘇州入泉經商,以明其不出於回回,故一世謹蘇州入泉

       營商之說應是托詞,而且與史載賽典赤瞻思丁出身中亞不花喇(布哈拉)/

       納速拉丁與 諸子姪,泉州赴仕不符。瞻思丁杜安沙(二世嗣)墓碑提供的

       考證不同。應該是一世曾於江浙與閩泉兩地為官。

 

2.隱姓埋名多曲折       

  一世祖名謹字慎思(慎思音近贍思)。二世祖漢名""即是取諧音贍思/慎思,

    又有裔傳之意, 以示不忘。

3.宗祠之中多文章

  3. 1.. 九世自申改祖宅為宗祠 造型如""字型並在右上方棄一角此為書法中

         轉折提頓之處。

回字  

  3. 2.. 宗祠中堂立匾"百代瞻依" , 後廳立"綏我思成", 加上前門立"丁氏宗祠"

        合為瞻思丁。隱喻系出瞻思丁。

  3.3.. 宗祠中有鴿子圖騰 , 傳說鴿子曾救先知穆罕默德於危難 , 所以以鴿為圖騰

       取其保佑平安與追念先知。

鴿丁s  

 

4.碑立墓後是特徵       

    即葬四世善時先妣庄式淑懿所云:「漫道前進三宰相 , 莫如退後萬人丁」。

 

5.郡望聚書 

     啟浚:<食則背祖 不食欺君>帝感其誠 , 賜食 , 褒曰:<不愧聚書之裔> 從此

      郡望" 聚書"。宗祠中堂有一楹聯 上書:<帝有恩言不愧聚書之裔>

6.鹿躍三台端 園種萬朵花----傳說       

     在此之前的姻緣是 : 五世觀保為父母尋找壽域(死後安葬的墓地) , 因地理師

      張庭鞭 一句<獅鹿相接走 紗帽九十九> 而起心動念 , 先生感觀保孝忱 ,

      以蔗渣 在鹿園山 圈穴 示之 , 穴出白汁, 稱為鹿乳穴。先生又以鹿園山為名

      指示<鹿躍三台端 園種萬朵花>   鹿者祿也 ,也就是當官晉爵園者繁也 ,

      暗喻子孫繁衍萬人 , 鹿在前 , 園居後 , 此墓   營造時如墓碑立前則出

       三位高官, 如立後則子孫繁盛矣。觀保不決 , 求之於母庄氏其時

      丁氏四世單丁過代 , 四世祖與五世媽保更曾繫天牢待決, 香煙幾乎斷熄

      , 庄氏指示 , 碑立墓後 , 遂為後世所遵循 , 成為特色。  而後丁家

       不但有萬人巨族 更科舉功名不絕數百年 , 可謂丁祿雙全。

9.鄭和與陳江

    鄭和本姓馬名和,雲南回族,幼時遭明軍閹割,入燕王府,為親信參與

  "靖難之役" 協助燕王朱棣稱帝 (1405-11432)以泉州為根據地七

    下西洋 最遠到達非洲 ,宣揚 國威蒐集珍奇香料以貢 為航海史上第 

       一人。2005 全世界航海界紀念鄭和600   活動不絕。鄭和

        祖譜稱拜顏(賽典赤瞻思丁之孫) 為曾祖父 以示出身,如果屬實

       則鄭和應與四世善平輩。鄭和曾到泉州靈山  陳埭祖墳行香。

 

10.台西各村奠基者其系出(八股) ……此處各家說法不一未敢專擅

       僅供參考..

      台西舊有「八股」一詞,所謂八股皆是丁姓各庄頭;六塊厝、

       王爺埔,中庄、  鹹埔、街仔、頂客厝、十張犁、五港、山寮

     、萬厝,現今仍以丁姓佔大部份,

     各股階由其開基祖唐山過台灣,遷移 之時皆為兄弟叔伯,

      一般而言都是丁姓 十六、十七世在清乾隆中晚期過來。

 

 

 

   

 

參,.唐山過台灣…………………………………………….. P:7

 

連橫父親曾告他: 「如汝為台灣人,不可不知台灣事」遂<<台灣通史>>

今日.,台灣加上海外,丁姓回族人數幾乎不下於陳埭 , 由此可以想見乾隆嘉慶

年間遷移的規模有多大, 當時政治上的迫害已遠 , 先人仍甘冒風浪遷徙 ,應該

是經濟上的考慮 , 尤其福建地區 ., 山多地狹 , 丁姓已經是風華漸褪了。家口

浩繁的丁家 ,祖產已不足為恃。

 

     當時文人筆下的台灣更是誇張的推波助瀾這股移民潮 : <<土地肥沃,不糞種,

糞則穗重而仆,種植後聽其自生,惟享坐穫,每每數倍內地>> <<漳泉內地無籍之民,

無可耕之地,無可傭之工,無可覓之食,一到臺地上可致富 ,下可溫飽 ,一切農工商賈

以至百技之末 ,計工授值,比之內地 ,率皆倍蓰>> -----<<赤崁集>>

 

    在十八世紀要唐山過台灣 事實是非床常困難艱險的 ,有兩大關卡要突破。

第一..台灣海峽天險黑水溝--(又稱落漈

台灣海峽天險不知吞沒了多少走路(逃亡 避走)或心存淘金夢的苦命人,海峽風

天候對當時的航海設備與技術是很高的門檻 ,尤其是偷渡者怎比得了大商隊。

 

第二..渡海禁令  

 

從鄭成功父子的據台稱王到鴨母王朱一貴之亂 , 清初百年間深為台灣所苦 ,

康熙甚至一度想放棄台灣 , 加上後來乾隆五十一年的林爽文/與戴春潮之亂 ,

台灣是五年一小亂十年一大亂 ,先移民在清廷眼中順理成章是"不被信任的子民"

清廷幾度施行海禁 ., 又開放, 反覆多次 , 所以移民中少數是獲准大多是

偷渡。且禁止攜眷,所以當時台灣充斥著未婚的"羅漢腳",後來很多與平埔族

通婚 , 這也是"有唐山公無唐山媽"俗諺由來。故先移民衍生的後代多有平埔血統

。禁令之下的人為風險 ., 就是偷渡客的悲歌 ,許多黑話可見兇險:

 

1.灌水..偷渡者男人買通假裝船員 , 女眷幼兒用小艇 ,趁夜接載 , 轉運到外海大船。

.放生..偷渡者將到台,船家恐被發覺 , 遇有沙汕(外傘頂洲) , 趕騙出船任其自生

3.種芋..放生者離岸還遠 , 徒身行至深處 , 全身陷入海水泥沙 , 如芋埋土中。

4.餌魚..放生者涉登時 ,遇上漲潮或風浪, 隨波漂溺 , 就如魚餌, 逐為波臣。

     墾拓台灣的過程血淚斑斑 , 為爭生存的祖先,在大約與美國獨立戰爭的同時 .

  , 克服天險來到台灣 , 選擇了氣候地理與故鄉相似,也最接近陳埭的台西/鹿港

    落腳 沿襲祖先海蕩,與大自然相搏,展現了強軔的生命力 , 也埋骨在這片土地

 

     每觀後頁世系表 ,看到諸代繁衍如土豆(落花生)盤根一般,落土拓生不息 ,正可以

體會何以"陳埭萬人丁","台西萬人丁"

 

注釋一 落漈..澎湖黑水溝之古稱閔南話今稱落拓潦倒,時運不濟,正值衰病。

注釋二 羅漢腳..<單身遊食四方, 隨處結黨, 嫖賭,摸竊,械鬥-- 靡所不為 --

            衫褲不全, 赤腳終生也> (形如羅漢)

注釋三械鬥..拓荒者之間形成同鄉或結盟 ,如遇爭地搶水往往釀成群體械鬥

           最常發生以祖籍地的漳/泉與閔(福建)/(廣東客家)械鬥,也有宗姓與

           利益團體的爭奪。

             

 

 

 

 

 

 

:莊景輝教授(廈門大學) ……………………………………  P:8 

 

     雲林的台西有丁氏人口近兩萬人,是台灣丁氏人口最集中的聚居地,今光華村

十張犁祖厝供奉有“四世祖考仁庵公神位”,但丁氏何時徙居於此,不見明確的

文字記載,甚至連祖墓碑額上鐫刻“陳江”是大陸的什麼地方,也不為人們所知道。

1994年,筆者兩度應台灣“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邀請赴臺訪問和進行學術

交流,併合作從事為期兩個月的,陳埭丁氏宗族的發展及其移民台灣的研究”

的課題調查,引起了當地丁氏宗親的高度重視他們進一步了解了祖籍在大陸、

衍派在台灣的海峽兩岸丁氏的血緣關係,紛紛表示將組團到大陸尋根謁祖。

       19959月,以台西鄉小學校長丁東德為團長的台灣丁氏宗親華南尋根

之旅暨乙亥秋嘗祀祖團”“一行28人抵達陳埭(丁俊仁/丁新村等 ),宗親們

以盛大的場面熱情地歡迎。在丁氏宗祠舉行了隆重的祭祖儀式,衍居台灣及

在籍合族子姓,聚集一堂,丁東德以“主禮人”之身份率大家謹具清香鮮花,

向始祖節齋公暨列祖列宗考妣昭告祭拜。199711月,以丁顯操為團長的

訪親團一行5應邀到台灣,在台西、台北、鹿港、台東等地拜訪了移居

台灣的丁氏宗親。

 

 

 1617

  17   

 

.. 陳江六塊厝世系序言……………………………………..P:9

 

   伏 惟我祖 , 顛沛遷徙以抵中華 ., 勤儉書香,播傳閩泉 ,篳路襤履 , 終啟台西 ,

蕃生數萬.,當有後世薪火發揚光大 , 以顯揚祖宗 , 光大陳江    

   遷台以來 二百餘年 , 親族眾多, 散居各處,因無系統彙整 ,族綱漸弛,

莫辨親疏,長幼無序 。尤有甚者 : 我六塊厝開基祖,十六世漸與十七世

能智墓園,仍倾頹於五榔村東南亂葬崗內,幾至無法探尋 。子孫繁多 ,

竟至於斯 , 誠為痛哉。

   莊景輝教授來台考證時,對於台西丁姓子孫全然不知祖宗源流至感驚訝,

相較於鹿港宗親 , 我台西與陳埭幾無紐帶可循。後幸有東德校長/新村/

俊仁老師等重啟探尋。

   古云 :" 慎終追遠 , 民德歸厚 " 今追尋整理 , 期能昭告後世。

   據我丁氏耆宿東德校長 與賢達同族新村老師云 :

                                                 

    清乾隆年間(約1750-1770年間) , 十六世公漸攜子能智偕同舅公祖來台

   , 居於海口 , 傳子六人 , 後起六厝, 外人稱此為六塊厝 , 為臺南州虎尾郡

     海口庄 / 日據時為嘉義廳海豐堡海口厝 即 今雲林縣台西鄉海南村民族

     路 , 。同時期丁蘇等族親也由唐山到此 , 散居於今光華村 (十張犁)

    ............古時先人稱陳埭萬人丁 , 於今台西鄉也有同樣的繁衍過萬。

   

盱衡今日少子之勢, 如依傳統僅以男丁入譜, 勢必有許多支系無傳 ,

故建議自二十三世起 ,凡我姓丁 , 男女不論 皆,可入譜 , 更可彰顯

平等兩性 , 消弭傳統女姓反感 。年代久遠, 耆老凋零 , 凡我親族

好友,前輩先賢或後生晚輩有可補充者, 尚祈捐棄成見 , 補正闕漏 ,

以彰表我祖

 

計1 "六塊厝 四房吾系二十代先祖”茍" (閩南音同北京話"革",團線成綑之意)

   先人秋收作物 , 整理稻草薯藤時改用"扌因" (因) 字來型容  :如"扌因" 草捆。

後計2 " 二十一代先祖有海豬/海九(絞)(音同狗),故吾等幼時如口喚豬狗, 必遭

    訓斥, 改稱豬為"黑皮ㄚ" / 狗為"黑思ㄚ" / 海豚不叫"海豬ㄚ" 叫"海糊"(閩南

    稱漿糊的糊)。 上三輩(二十世) 連叔公祖,之下亦有此遺風....... 

 

   

  

  後記3" 新村老師云 :凡我系薪傳其腳小指有分岔裂紋,但歷多代通婚

         此跡漸趨隱沒矣 , 先祖避禍 ,  曾多寄姓 , 隨機攀附、 故與呂、 馬

       、郭(白奇)江 諸姓古不通婚。(待考)

  後記4"天頂天公,地下母舅公" 是甥對舅的尊崇 於我族丁姓尤其更應如是 :

       四世祖善天牢待決賴妻舅營救。六塊厝始祖偕舅公祖許渡台。二十世

        祖茍也有妻舅為後世家族經營同盡心力。是以舅公祖一詞對象會因

       世代而異 ,  然則尊崇之旨一也

 

   

 看完本文, 您辛苦了, 如果你覺得很累, 請接著看一篇輕鬆的相關文章

http://tingwriter3.pixnet.net/blog/post/265068599-/"<<我是阿拉丁>>", 

內文描述這本族譜大發現之後的心理轉折, 很有趣ㄡ,

例如:1..現自己是個"阿拉丁"之後如何面對豬肉美食 ,,,

       2..發現自己多了很多遠房親戚之後如何調適,,

       3..還有我編寫過程中,參考了其他很多她姓族譜編寫方式,

           這些編寫者的普遍心態....

 

 

 

 

 

 

 

 

 

 

 

 

 

 

 

 

 

 

 

 

 

 

 

 

 

 

arrow
arrow

    鐵丁三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