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生命的峰終定律丹尼爾-康納曼》

丹尼爾康納曼(1934-2024),在他90歲生日時遊玩巴黎之後,發出一封信告訴親友她將飛往瑞士進行自己的安樂死,於是在很少人知情的狀況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他的身體還很健康聲譽崇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為何作此決定?

他被譽為行為經濟學之父,在《快思慢想》中描述了人類決策行為的非理智現實。其中和他決定安樂死的或許是「峰終定律」、「展望理論」吧?這算是用生命實踐自己的學術成果嗎?

峰終定律(Peak -End rule)

所謂的「峰終理論」,簡言之是指在一段經歷之中,當我們評價自己這段過程中影響我們滿意度的不是理性仔細評估每一時刻,而是集中記憶其中的最高峰瞬間(痛苦或快樂)以及結束終點時的最後一刻,不管總經歷的時間多長(甚至是整個人生九十年),我們都匯聚焦這二個瞬間去評價。例如你去照胃鏡是不舒服甚至是痛苦的,但是只要你在最痛的點用緩慢柔順的降低妳的痛感,以及結束前的那刻給予你好的親切地體驗,人便會感覺這個痛苦過程的時間沒有非常漫長,反之如果峰終這二個點體驗不佳,你便會覺得這個折磨過程漫長無比,從而降低這家醫院的評價以後更不願意接觸這些醫療行為。

峰終彭湃新聞.PNG圖片來源:湃新聞

如果是正面的快樂呢?我常舉一個通路的購買歷程去說明峰終理論。瑞典居家品牌IKEA除了營造好的購物體驗的峰值(布置陳列通道平價)、、、之外,他還設立了兒童遊了讓父母安心去購物,當結帳後你會遇到冰淇淋櫃台賣你10元一支。兒童遊樂區讓父母安心投入購物結合選中自己喜愛家具飾品的快樂這是快樂的高峰,而10元一支和孩子一起分享的冰淇淋的終點,在峰、終這二個點讓人滿意幫助消費者度過一段美好時光,說白一點就是高潮與結尾決定論,這便是峰終理論的實踐。

選擇

快思.PNG圖片來源:作者

 

對丹尼爾康納慢的90年生命而言,負面的痛苦部分:幼年受壓迫流離避難是痛苦的頂點(負面峰值),如果臨死再受病魔失智失禁等老人痛苦(終值)豈不是峰終都是負面的意象,過去已發生的童年無法改變但選擇安樂死可以避開終值的負面評價----對自己一生的評價。在正面快樂值的誌念的部分:學術成就到達顛峰(諾貝爾獎)已經斬獲過無法再創高峰,但在人生終點可以和親人優游巴黎逛博物館這些最愛,不就是美好的謝幕嗎?

諾貝爾獎等級的理論沒有那麼高深難解,不就是全壽人生終點之前”好死”的安排?好死勝過賴活著罷了﹗都說千古艱難唯一死,但自我人生就是一段歷程的評價就像一段購物或消費使用一套服務,如果有靈魂留下意像,快樂與痛苦的高峰已經體會無法改變,終點的意象自己可以作主吧,舔著自己喜歡的口味的冰淇淋入睡,一定好過插鼻胃管滿滿的藥水味中昏迷吧?

這便是這位大師除了大量的實驗統計結論之外,也用自己的生命演繹自己的理論顛撲不破。

關於生命的終點,值此年歲的同儕們已經看得太多或自己也經歷過看護過父母長輩的終點,而不久的未來就會輪到自己下決策了﹗失智插管針筒藥水與冰淇淋的味道,你又是如何選擇的?經濟企管理論也可以很人生哲學,謝謝你丹尼爾-康納曼---以生踐言作了最好的峰終定律示範。如果用榮格心理學的個體化來審視,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探險歷程的英雄,當旅程到了最後一步,能夠以英挺的姿態帶著高滿意度的結果謝幕,來一口甜甜的冰淇淋不是更完滿嗎?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鐵丁三龍 的頭像
    鐵丁三龍

    鐵丁三龍

    鐵丁三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