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燒大厝

 

   我的曾祖母活到九十六歲,因為兒孫還算發達又遵循道教傳統,所以祂去世時足足風風光光辦了一個月的全套的儀式,其中印像最深刻的是在曬穀場搭掛上100燭光的燈泡,用竹竿搭起大棚子,找來許多師公(道士)糊大厝這大厝用竹子和紙片作成,前後多進、左右開闊、亭台樓格更勝本鄉大廟安西府;還有傭人和汽車,讓小孩看著看著除了讚嘆手藝之外也想將來「早些住到像這樣的房宅裡」。

紙渣圖片gp2-4c0910blog

 

出殯時用很多牛車載到我家田裡,堆的比墳還大很多倍的大厝一把火加上金紙熊熊的燒起來,子孫一方面對著墳土灑著豆子、鐵釘、和錢幣(意謂五穀豐登又添丁進財)然後眾子子孫孫隨著火勢大喊:「進ㄡ !進ㄡ」。

 

大戶人家popo123654.myweb圖片popo123654

 

   大厝造型模仿豪門大戶甚至比大廟還要壯闊;三宅六院、有牌坊樓閣、汽車、牛馬和許多個佣人,正像是預見過身後的富貴更勝生前。小時候純粹贊嘆手藝的精巧宏偉,現在慢慢懂得這樣做代表的意義。據說當時光糊大厝的費用就不下於營造墳墓,足可以給窮苦人家造一落真正的居所,我不知道是真是假?但是糊大厝用的時間勝過遠房伯公家蓋了一落竹簹厝倒是不假。出殯前觀禮者都要看看大厝,贊嘆主人家的豪闊氣魄。曾祖母生前威儀如老佛爺一般,身後也在陰間過足了大家庭的癮,畢竟光是曾孫()就超過四十個(外嫁生的不算),不管亡者怎麼想在世者怎能不不風光體面的「慎終」一番。

    四十天下來大家集體開伙,前後宰殺二.三十頭豬,這可憐的動物難道也是生來殉葬的嗎?倒是廚子阿順把一套套豬肝往自己家裡搬,讓我一個嬸嬸慨嘆:<公媽若倒山,傢伙隨人搬>作主的長輩像靠山一樣,如果長輩死了,家當就會被外人五鬼搬運搞走) 

 

    台灣還有黑道大哥死後 , 家人會燒幾個紙糊持槍的黑衣人,當是殉葬到陰間依樣當大哥大,繼續橫壩陰司,這是什麼心態啊

tvbs圖片tvbs

 

 

 

商朝怎麼亡的

 

   這大厝所有的產生緣由都是人類敬奉神鬼的一總心態,埃及的金字塔、中國、印度等歷代帝王的陵墓很多是基於這種心理的產物,但裡頭的殉葬才是最深沉的故事。從已出土的文物中我們看到三千多年前商朝人對祖先的葬禮有多麼費盡心思,甚至一次用到兩千多人來殉葬,我想那時商人控制下的地區人口不會超過百萬人,而竟然為一個死者抓兩千多人去陪葬,無怪乎有歷史學者推論,商朝是拜祖祭祖才耗盡財貲亡國,而不是甚麼紂王、妲己、酒池、肉林搞垮的。這些殉葬的人大半是部落戰爭中擄來的奴隸,當然;生前寵臣、愛妃、宮女都要跟著倒楣,飛鷹、走狗、愛馬(連車)、金玉自然不能倖免於難。颼颼百科

 

交交黃鳥

 

   進入周朝帝王世族殉葬仍不能免,只是規模小的多了。秦國地處西方不算入中原諸國之列的「化外之民」,其秦武公、秦穆公也用活人殉葬,

<<詩經>><<黃鳥>>寫其悲慘

 

「交交黃鳥,止於棘。誰從穆公?子車奄息。維此奄息,百夫之特。臨其穴,惴惴其栗。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交交黃鳥,止於桑。誰從穆公?子車仲行 - - - -」。

 

人們緬懷子車家族的三大英傑,痛心於陋規殺人,所以寫下這樣的詩歌來呼喊人道。正是慘無人道並把國家棟才都抓去陪葬嚴重損傷國力,秦獻公之後進行風俗改造,用陶俑或木偶取代活人。

 

陳子亢

 

禮記<<檀公>><<陳子亢止殉葬>>寫道:齊國大夫陳子車死了,他妻子和家大夫想要抓人去殉葬,就向他弟弟陳子亢說

:「夫子疾,莫養於下,請以殉葬」

陳子亢是孔子的學生,果然老師教的都有在聽,於是回口說

:「以殉葬非禮也。雖然,則以彼疾當養者,孰若妻與宰?則吾欲已,不得已,則吳欲以二子者之為之也」,於是弗果用。

(殉葬是不合禮法的,兄長生前有病死後應該有人去服侍他,誰能比的上妻子和家宰更適合呢,這殉葬如果可以取消,我願意取消,如果不能取消就請你們兩為擔任殉葬了,於是此事就打住取消了。)

學生如此;老夫子更是堅毅直指,孔子說:「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用泥塑、木雕的人偶替代活人已經漸有共識,可孔子連作人偶的人都罵他絕子絕孫,更可見普遍的社會價值是強烈反感的。

 

秦始皇的兵馬俑在孔子後三百年製造出來,連這一代暴君(先不論其它成就)都用陶俑代人,(雖然二世胡亥曾將後宮無子者也下令抓去陪葬,但是始皇帝生前即營造兵馬俑於驪山),活人殉葬波及範圍真的是小很多了;而且比較侷限於帝王之家。後來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孔夫子的儒家當政後世的一千多年這風氣更加趨於務實,但此陋習始終未完全禁絕。

 

女子是附庸

 

不過到了蒙古入主時,鐵木真之孫蒙兀兒出殯,場面就浩大太多了,加上孔夫子教不到的遊牧性格,所以:

 

「送葬之時 ,途遇之人盡殺之,其數兩萬餘」

 

這是承自蒙古習俗。鐵木真死於征途,靈柩回奔五千里,如果:「途遇之人盡殺之」, 那要多少人陪葬呢?歷史沒有載明但可以想見其慘狀,看熱鬧或往來於東西的商旅,沒來由的天降橫禍真的是倒大楣了。

禮教最盛的宋、明之時,女人完全依附於男姓而存在所謂:「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的狀況下圖個貞節牌坊或以死相殉的比例也比較高,今天台南市還有五妃廟紀念鄭成功家族女人因為不屈於滿清而殉國,總之;女人往往是這種習俗的第一順位受害者,一直到清康熙才完全立法斷絕殉葬之風。

   朱明之時拿後宮女人陪葬後,再封其父兄為錦衣衛以為酬庸,一直到英宗才得以禁絕,又是一種女人姓命陪櫬男人光容的絕對附庸關係。

 

此事中外同

 

       殉葬之風絕不會只存在中國,印加帝國、兩河文化、古埃及、印度也不遑多讓,但是基本上越接近現代越是文明開發越不允許。印度還發生過;統治者英國人禁止殉葬而印度人尤其是作為被殉葬對像的女人示威抗議的事情。一直到二十世紀印度都還有殉葬,但我質疑;到底有多少人是自願的?

其實不管是拿大臣、后宮、奴隸、牲畜來殉葬都是基於家天下,萬物都是私人財產,這財產隨亡者同赴來生,再扮演今生的奴僕角色的絕對自私的心態。

脫下神權、禮教、種姓、階級的遮羞布的今日,賀爾蒙分泌過剩後腦充血殉情的人絕對比殉葬的人多,當然;「殉錢」的人就更不計其數了。

arrow
arrow

    鐵丁三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