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看人吃肉毋通看人破柴---我的阿嬤 

清晨 阿媽當選模範母親阿嬤當選過全鄉模範母親

     即使我小時候同一張床睡,也從未看過阿嬤起床梳洗的樣子。阿嬤每天第一次出現在我的視線裡,不是灶炕口張羅一家十多口人的早餐便是灑掃著三合院,再晚一些;總是在餐桌上默默挑著大家吃剩的湊和,有時會從神秘的陶甕中撿些自己醃的青菜蘿蔔,一點一點地積累胃癌的細胞。 

破柴 舊厝自繪老宅

   為了讓老灶好入口,阿嬤要把田裡載回來的枯樹幹鋸成一截截的,不上學的下午我總會被叫去幫忙,掌鋸是不可能的,我角色常常是站到或坐到橫躺在磚上的枯幹上以防止晃動,讓手鋸更順利地將樹幹截成一段段翻肚的年輪。現在迴想起來:低頭使力的手臂跟樹幹比起來是那麼瘦小,而挽起的髮髻像歲月鋸齒不斷噬咬後撒下的木屑;一次白過一次。

1962703_10152317323006678_1461858667_n 

該劈柴了,比斧頭高不了多少的好奇寶寶總會被趕的遠遠地,急著長大的我不服氣想試試自己的斤兩,但不論我如何央求,還是會被斥喝 

:「戆囝仔 ! 看人吃肉,毋通看人破柴!」(要學人發達好命有錢吃肉,不要學些苦力歹命做工) 

愛錢 ! 去壁頂摳 

    下午放學時的阿媽總像個魔法師一樣,拿著火柴(撥動灶裡燒著的燃料的棍子)變出晚餐來,尤其年節時的湯圓、肉粽、年糕都從這雙手底下變化出來,平日裡倒也簡單,多半就是地瓜簽、地瓜葉加鹹魚。 

阿嬤忙晚餐時我經常會吵著要兩角、五角的買糖吃,總記得買菜錢一直都放在阿媽腰間的藍色小荷包裡,不見荷包的深淺;愛吃糖小孩是不會死心的。我就在廚房門口乾哭了一陣子;未遂後索性加強音效不停的用屁股去撞門板;讓鐵的門扣、門閂一起鼓噪起來加入訴求的行列。

 

老人家總是有一句沒一句的敷衍著,真的鬧不過時會給我看那個粗布荷包

: 「你看 ! 你看 ! 一仙嘛無 ,愛錢,去壁頂摳(ㄎㄥ三聲 )啦 ! 」(一毛錢沒有啦 ! 要錢;牆壁上自己畫一個,摳下來拿走吧 ! ) 

這樣好狠的一句話攤牌,讓已經投資大半個小時的夭鬼囝仔當場陣腳大亂,不知還要如何接招。最後的堅持是;乾哭變成痛澈心肝的號啕並對門板拳腳相向以壯聲勢,老人家給吵到受不了;一時氣不過;回過身來一根紅透的火柴掃過來- - - - - - -一場對峙終於結束!祖孫都被這個意外嚇著,那種又燙又痛的感覺,當下再也沒有假哭這一檔事。

 

小豬的割禮1546203_10152317322866678_1343445046_n

 

   家裡總會利用剩餘農作物養豬當是副業,為了豬舍的和平並要讓所有成員乖乖專心長大;個把月時得把小公豬「淨身」。對全村的小公豬而言:最是傷心「恐怖吹笛客」(閹豬者騎機車吹著小竹笛)- - - - -總會在牠們無憂童年的某一天出現。 

只見那個和氣的中年人進了豬圈後,忽然變得殺氣騰騰起來,銳利的眼神掃過鎖定目標(小公豬有知一定恨不得此時可以把「傢伙」縮回去不再張揚),一個跨步上去抓過小公豬後腿順勢一翻,當下四腳朝天『空門』大露 。 吹笛客兩腳夾著仰天長號驚恐不已的傢伙,抽出閃著寒芒的手術刀;就著小豬兩條後腿之間俐落得劃下長約一吋多的小口子,不持刀的左手使力一抓一擠;小豬的白蛋蛋和著些血絲冒了出來,那人撈起這對「牲禮」;右手的刀再順勢一撩,終於再無藕斷絲連;此豬再想傳宗接代已是回天乏術。一時間不知是傷口痛還是心痛,尖叫之聲全村皆聞。 

右手放下屠刀,抄起已穿好線長約兩、三吋的針,精準的一下扎穿而過,流利的勾了一個結,用紫黑色的藥水往傷口一抹,再一腳將那個「受害者」掃開,真的是一氣呵成乾淨俐落。

我看那個被宣判無後的傢伙幾乎痛昏過去,溜到最角落不停的哭訴著。那人一邊搜尋下一個「嫌犯」;左手把那付”牲禮”回拋過來,我早以臉盆盛了半盆水接下,這大割之禮終抵於成。 

捧十幾顆膀胱型高爾夫球大小的蛋蛋直奔廚房,這時阿嬤早生好了火,跟著蔴油、老薑齊下、蛋蛋、米酒進場助勢!霎時滿室生香直衝腸胃。基於吃蛋補蛋的中醫概念;這一年只得一兩次的美味,阿嬤是不會給我姊姊妹妹染指的,泰半是我兄弟三人祭了五臟廟,尤其是身為么孫的我收穫不知凡己。 殺雞宰鴨時阿嬤總鼓勵我吃掉公雞的雞冠(實在非常難以入口),說是將來比較容易有「出脫」(冠者官也,當官的戴著高帽看起來氣勢昂揚,出人頭地)。 

我會多子多孫 日警圖黑手阿峻

   日據時代晚期,強弩之末的帝國為了支援節節敗退的戰事,加緊搜刮壓榨台灣的資源,台灣人紛紛藏起家當 , 曾祖母、阿嬤和婆婆們當然也不會把嫁妝首飾乖乖的奉獻給大人(日本警察)。日本人深知台灣人信仰虔誠,不敢欺瞞菩薩與媽祖,更不敢詛咒子孫;於是設計了一套誓詞把人拉到廟裡去,由保正(台灣人村長)監督,對著神明發下毒誓 

:「佛祖在上,哇哪有偷藏金仔,哇會絕子絕孫 !」供奉的主神是媽祖、土地公、三太子 

但是上有政策;下總會有對策,老人家雖不是事先套過預演;但還是不約而同的跟媽祖娘娘說

「媽祖婆在上,哇哪有偷藏金仔,哇會多子多孫 !」(閩南泉州話”絕”與”多”字發音相近),保正也是配合行禮如儀,睜隻眼閉隻眼,「四腳阿」 (當時台灣人私下稱日本人四腳落地意謂狗或畜牲)自然不知道其中曲折了。阿嬤與眾婆婆子孫眾多、孫輩、曾孫不知凡幾,當真 是族繁不及備載「多子多孫」。

 

 

<<行李>>老奶奶模擬照 

凌晨兩、三點吧 ? 阿媽忽然醒了;摸過來床榻流著淚不發一語,輕緩緩從她的嫁妝櫃裡拿出個布包解開,整整齊齊的擺出來新衣服、鞋子、首飾,還把戒指、玉環給阿公試套,這舉動讓我有一股不祥的預感,驚訝的問道 :「阿媽妳底咧做啥?」,阿媽只是不斷抆淚也不理我,再仔仔細細檢查著布包裡的東西,再完完整整的確認打包,那神情就像全天下的妻子要幫遠行的夫君檢點行囊一樣。 

阿媽開始嘟嘟囔囔說著她夫君的事,就像叨叨絮語交代再三的妻子;我被這一幕震懾,一個字也沒有聽進去,我完全退出房門,讓六十年結髮的最後一刻屬於完全默契的最終曲。然後阿媽靜默的拭著淚回房去了。 

我用雙手遮住面龐眼簾,不再祈求,懂了;意會到阿公的生命已經沒有其它的可能,接下來只有淡出了,兒孫如我,在悲傷衝擊我心之前停格,只能沉默的去接受這樣的完成。 

幾個小時後阿公上路了,去了另一個世界;帶著阿媽準備的「行李」。

 

 

絲荷包 荷包 

        作法事的時候眾子孫圍成一個大圈圈”燒庫錢”給阿公,阿嬤把阿公生前最常穿的衣服春、夏、秋、冬的全挑了幾件,示意要我拿去一起燒給阿公,這些老人家的身影記憶要我付之一火儘管有些不忍,但是阿公在另一個世界如果用的上那就該如此吧?不經意地,在這疊衣衫中我發現一個從未看過;紅色的繡著花的絲質荷包,這荷包好精緻、好漂亮;怕有好幾十年了?我實在有些捨不得,可是阿嬤堅決的表情讓我沒敢多問;還是連同庫錢、衣服一起火化了。

 

當火燒近那只荷包時我腦中浮現好多好多的畫面:日據時代迄今,一對新婚夫妻的心意相通了六十年,一只捨不用;夫君送的的絲荷包,在生死相隔之際仍有遙遙的默契,好像透過浴火後可以跨越陰陽,得以魂魄相依來生再許o  

 

交代 

 

   阿公走後,阿嬤身體退化的特別快,不久就被診斷出胃癌末期,那時我實在很害怕看到老人家,因為她總會流著淚跟我說:「恁老爸卡早過身沒福氣,恁阿公也沒看到你完成,恁這宿只存你沒嫁娶,你哪擱無娶某我是真正沒面去見因,阿囝阿你嘛要乎阿嬤安心阿去!」,我的心痛的無法言語也不知如何回答。 

 

台北行 

 

         從來待不住台北的阿媽主動說要到台北看看這些兒孫,第一站是小姑家。阿媽說她要拉著扶手慢慢爬上來,我趕在前頭把老人家的隨身行李提上沒有電梯的五樓,放下東西等了好一會,就著樓梯還沒看到她,我急忙下樓來尋。原來;阿媽用盡力氣只移動了幾階,還在一樓往二樓的樓梯上喘大氣。而且幾乎要站不住了,我衝上樓去拿了個板凳回來讓她坐下休息,過一會再攙起老人家但她實在沒法再往上爬了。 我蹲下身來示意老人家讓我背,她趴上我的肩頭讓我一步一階穩穩的上去,我想到二、三十年以前老人家一定這樣揹過每一個小孫子 。 

 

最後的那十幾天胃癌又有一些失衡的中風讓阿媽完全失去方向感,向著我輕緩緩的走來,卻怎樣都是斜著四十五度的移動,永遠也握不到我伸出去的手;走不進我的攙扶了。 這一次的返鄉阿媽搭的是救護車,戴著氧氣罩回奔廳堂。 

 

 

清明 

 

   老人家葬在自家田邊的草埔荒地裡,右手是阿公、左邊有阿爸,應該是阿嬤最歡喜的地方。清明時這墳地擠滿了兒、孫、曾孫,灑掃的、除草的、獻紙的(清明節獻紙於墳如幫先人整理牆瓦)、捻香跪拜的、童言無忌嘻鬧的- - -- - -數十人好不熱鬧。我舉起清香,要一雙孩子跪下來給來不及相見的三位老人家請安。香煙幾縷中,無法追補的時空乖隔;來不及交集的新舊生命,愴痛著遺憾夾在中間的我們。 

 

老廚房的魔術師圖片1自繪灶腳 

 

午後,走進早已經空無一人的三合院裡,斜陽暖紅紅的從海的那端跨過廳堂的中脊;落了些在廚房門口。不知是我長高長壯了還是那鍋、那灶、那門、那斧、那柴都像變小了。撫娑著老人的手一樣的鏽了的斧柄、缺了角的斧刃;灶口散堆著些這斧頭劈過;沒派上用場的柴。 

像個討零錢買糖吃的孩子,輕輕敲捶著兒時的門板,門扣鏘鏘的迴響著遙遙的記憶,灶炕無火;卻仍溫溫的將心窩熨燙過,灶炕無煙;卻仍將視線浸染濕渥。空氣中不知哪來瀰漫著一絲地瓜湯的甜味和爆香了的老薑、蔴油與米酒。 

我想,一定有一個老人家灶腳躲著,讓我看不見的躲著個一身黑藍色唐衫、頭上盤一個圓圓的髮髻;滿臉慈祥的慢吞吞的魔術師,回頭;遠遠地交代迴響著那一句 :「戆囝仔咧!看人吃肉,毋通看人破柴」。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鐵丁三龍 的頭像
    鐵丁三龍

    鐵丁三龍

    鐵丁三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