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獎五十週年之憶舊篇 老戲院 97, 08 /21
老戲院
老戲院就在我家街上的店後面幾十公尺遠,磚造的牆上蓋水泥瓦的「雙刀水」式,它是全鄉最高最大的單一建築。大門前兩根土黃色洗石子的柱子、門面呈現凹字型;氣勢相當恢宏。入口的兩側共有五堵內凹的方塊牆面區可以張貼電影的預告與劇照,劇照區的上頭則是各類型的電影海報,通常會壁壘分明的各自佔領自己的地盤,有刀劍武俠、愛情文藝、灰諧喜鬧與拳腳動作等,各領風騷。
右側是神密的售票口,上頭有扇型的壓克力燈箱 ,用美工顏料寫上播出場次。入口處有兩跟”ㄇ” 字型鐵管硬生生插在水泥地面夾成一條長約一米多深的走道,一個經常帶著墨鏡高大的漢子站在那裡,組成一堵「無錢非請君莫來」的關隘。
進了戲院左手邊還有賣吃的,香煙、檳榔、蠶豆、口香糖、甚至還有賣削甘蔗。左右有四扇對開的門,但經常都是緊密的關著以防偷窺。
明星登場
除了播電影外老戲院也有它的”政治責任”,每年的元旦、國慶、光復節都要作為慶祝或紀念會舉辦的場地,因為它昰全鄉最大的室內有坐椅的場所,所以每到上述各節總會插上國旗、拉個紅布條;布條上亮閃閃的金字寫上”中華民國 XX年全鄉各界慶祝雙十國慶紀念大會”之類的。節日時全鄉五所國小都得派代表數十人參加,不過會程冗長而千篇一律很是無趣 。
只記得應該是民國六十年吧 ? 國慶日還有晚會我因地利之便去看了各界的表演,因為高年級的二哥也要上台表演,我是隆重的期待我家的大明星登場,結果,二哥光著瘦不拉機的上半身、穿條蔴袋改裝的短褲、赤腳、臉劃的跟個八家將似的、頭上還綁上火雞羽毛,整場就是拿著學校糾察隊的棒子烏嚕烏嚕的亂叫,圍著一個水缸跳著紅番舞,原來他在<<捨生取義的吳鳳>>中演一個原住民,一句台詞也沒有。
撿戲屎與夾帶過關
下午小學生放學時戲院門口會聚集一些還不想回家的小朋友,他們等著”撿戲屎”。在下午場進行到最後時刻,正是獨臂刀與盲劍客在絕壁山堐決戰之時;只聽見戲院裡金鐵交鳴,鏗鏘嘶吼不絕於耳,聽的一大群小男生心癢難耐,紛紛趴到門上想要偷看一下(七、八片大木門;有軌道門板重疊的地方可以用個栓子鎖住的那種)通常累積了足夠的渴望後,最後的幾分鐘老板會忽然把木門拉開,孩子們一陣歡呼全衝了進去,辛苦的等待終於有了報償。
記不得誰勝誰負 ? 不過走出戲院時老板對著一堆蝗蟲般的孩子說 : 「好看沒 ? 讚哦 ! 暗時叫恁老父作伙來看啦 ! 」,老板算準了小孩沒錢但老爸可能是潛在的客戶,於是利用小鬼作一些廣告,反正也不用花錢撈幾個算幾個。甚麼叫”置入性行銷” ? 很早就有啦 !這就叫”撿戲屎” o
到了暗時(晚上),小男生會在進戲院約30公尺的路口或乾脆耗在售票口等著大人,接近七點時”老爸們”紛紛出現,好運時遇上叔叔伯伯遠房親戚;再不然隨便抓一個,裝成大人的小孩跟著打混入關,其實老板對幾個熟眼的”職業兒子”不是不知道,只得礙於客人酸溜溜的說:「林桑 , 這是恁第幾位後生(兒子)啊 , 攏無看過呢 ? 」,但生意難作不好得罪大人,既然人家都可以半路認老爸認兒子自己也就睜隻眼閉隻眼了。但是有些個子實在不小了再怎樣也要買個半票,就代表”夾帶闖關”的年齡已經過了,童年不再了。
有時也會有歌舞團的演出,不過警察還會為了維護善良風俗而站崗的節目小孩止步!倒是看過「白雪藝工隊」的的身影,那算是最高檔的藝文演出了,我記得有一曲<<四季紅>>的歌舞表演時:十幾個年輕男女穿著早期的唐衫頭戴斗笠花巾,用木屐隨著輕靈的律動敲擊出清亮明快的節奏,讓我這閉塞靦腆的鄉下人都跟著拍手點步,這幾分鐘之間在我記憶中久久迴響不已。
費里尼的八又二分之一
電影開演前通常是鬧哄哄的,買零食、上廁所、興奮追逐的孩子- - - -,一排排的椅子最適合捉迷藏了、有斜度的地板可以體驗下坡加速的快感- - - - - 。但只要燈光一暗三秒鐘內自動一片寂靜,孩子也很快就座。魔術師的布幕神奇的緩緩兩拉開,銀幕開始走出來奇幻怪誕的人。
預告片馬上搶走所有的視線,這些剪接出影片最精華的橋段對著全場觀眾進行勾引的工夫,但是每次只得幾分鐘、一次播好幾片、往往又是甚麼類型的片都有,所以前幾秒鐘凝聚了悲劇的眼淚;過幾秒又香豔養眼,剛剛還高呼:「我生則國死 , 我死則國生 」 ( <<大摩天嶺>>(唐威) 正在激越飛揚的愛國情緒中;不半分鐘就出現丑角砸蛋糕的畫面,凡此就像費里尼的<<八又二分之一>>一樣不斷跳接著,情緒實在很難連貫起來。
忽然畫面再一跳;背景是國父紀念館再跳故宮博物院(鏡頭前當然是偉人 銅像)傳來一陣:「三民 主義 吾黨 所宗- - -以建 民國 - - - 」國歌響起,大 家都站起來間或還會有孩子和唱聲,之後主題才正式開始 - - - - 。
王哥柳歌遊台灣
最早期的喜劇是黑白的我來不及參與,只有從回顧展與老海報中去況味,那時是<<大棵玲玲和矮仔財>>的天下,女的大隻而霸道;男的猥瑣膽怯又瘦小,不登對的組合製造許多罐頭笑料。還有就是一系列<<王哥柳哥遊台灣>>,不知所云的劇情但告訴閉塞的鄉下人:台灣還有碧潭 、八掛山 、西螺大橋這樣的世界,這些故事與造型其實抄自卓別林的電影,但那時還是被廣大的勞苦農漁民所深深愛戴著。後來彩色伊士曼彩色大螢幕新藝綜合體來了,蔣光超、梁二的傻瓜憨厚取代了上述的黑白老電影,至於許不了就更後期了。
獨臂刀與龍門客棧
香港的邵氏公司自己營造了一個中國的好來塢,旗下的明星多如過江之鯽;其中姜大衛的<<獨臂刀>>、狄龍的<<電單車>>、陳觀泰的<<上海灘馬永貞>>是個中翹楚,後來加入了傅聲、戚冠軍等人一起大展拳腳 。這些電影的幕後導演大多是張徹,共同的特色是殺人不償命、蕃茄醬不用錢,只要是主角管你被砍多少刀都不會死;腸子流出來塞回去再大戰它三百回合都沒問題。我記得演獨臂刀王的姜大衛要過一段橋時,前頭幾百名歹徒幫眾,但我一點都不擔心,我知道當他走過這段橋時這些壞蛋一個都不會站著 。
廣告詞上寫著「暴力美學超級經典之作」,我不懂 ? 暴力有甚麼美學可言?後來嘉禾公司也拍了<<獨臂刀王>>系列由王羽主演,聲勢更盛。應該是潘迎紫演砍下王羽手的小師妹吧 ? 教人好不痛恨!(後來看過金庸的<<神雕俠侶>>郭芙也砍掉楊過的手,這情節不知道誰抄襲誰)。孩子們玩起來時也學著縮起一隻手插在褲底,一隻空蕩蕩的袖子用嘴咬著,目露兇光、狠勁十足,衝出來一陣砍殺,就好像刀王附身一般所向披靡 。
至於比較原創性高又拍的出古裝片特殊風格,帶著些京劇身段的就要數胡金銓了,它的<<俠女>>、<<龍門客棧>.、<<迎春閣之風波>>與<<空山靈雨>>有著像國畫山水的氣韻,主角們踏葉飛花、抽筷子傷人於數十步外、直似天外飛仙偏又落入凡間,被世俗政治所困久久殺不出紅塵是非!<<俠女>>更是第一部在國際影展得獎的台灣影片(法國坎城)這期間捧紅了徐楓、上官靈鳳、田鵬等人。
壞蛋大多是東廠宦官,武功高到令人匪夷所思。我在想:是不是男生被”那個”後本事都會連跳三級?可是我家養的小豬把”牠的那個”捐給我拌蔴油、炒老薑圖的是甚麼 ? 難道是想得一身精采絕世輕功逃出豬圈去尋花問柳?
天啊 ! 李小龍
李小龍的出現無疑是拳腳功夫片天王中的天王,無可比擬獨特而強烈的打鬥風格、似貓又如虎的吼叫聲、出神入化一樣的雙節棍、拳王阿里的蝴蝶跳躍,一再打得日本人與西洋人鼻青臉腫。中國人在鴉片戰爭以降一百多年的積怨好像都在他的拳腳其中得到宣洩。精武門踢掉「中國人與狗不准進入」的告示牌、還叫日本人把「東亞病夫」的字吃下去,在那個外交處處碰壁的年代(退出聯合國、中日斷交),除了暢快還是暢快。
自導自演的<<猛龍過江>>.中與羅禮士(真實世界中的五屆世界空手道冠軍)在「羅馬競技場」的決鬥,已經是功夫片經典中的經典,後來者三十多年仍無人能出其右,中國電影因此才走進世界其它地區的戲院。隔幾年就重播一次還是轟動不已,李小龍凝視的神態與雕像一樣堅毅的輪廓線條永恆停留在所有男性的崇拜中。白種人與日本人在電影院裡看著自己家的壞蛋被揍然後全場叫好!孰令致之 ? 唯李小龍而已 。
<<精武門>>最後的一幕;李小龍飾演的陳真,衝向日本軍隊騰空躍起飛踢的停格讓多少人潸然淚下低迴不已。 如果有民族英雄這個頭銜,捨李小龍其誰 ?日後 ; 我看保羅紐曼與勞伯瑞福的<<虎豹小霸王>> (Rain keep drop on my head )最後兩個被包圍的主角持槍衝出來;停格!然後響起一陣亂槍,我不知道誰又模仿了誰?不過都是好電影。
李小龍四部半的電影影響之下加上大衛卡拉定的影集<<功夫>>流風所及,應了一句全世界大大流行的歌詞 : 「Every body is kung fu fashion」,而雙節棍也成了是最流行的違禁品。老戲院裡每年重演但大家百看不厭,迄今不管成龍與李連杰如何走紅,但英雄形象無人可以比的上Bruce Lee o
好啦 ! 好啦 ! 我承認,我名片上的洋名字Bruce也是這樣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