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97.09

   「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愛蓮說>> /周敦頤 

先生這短短數十字算是對這三朵具代表性的花作了評論。約一千年來,隨著東西往來與人文的炒弄,花藝世界更多姿多采了,每一朵花也跟知名人物、特定的節氣、美麗的故事傳說、高度的利益互為表裡,在這個世界上以其獨特的定位存在於人們的眼中。

 

出汙泥而不染

 

先生一生是一個理學家,所謂的理學家就是天地萬物都要扯到聖王大道理的一群讀書人,當然周先生獨尊蓮花;一篇<<愛蓮說>>才一百多字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就將蓮花(荷花)寫的如此清高聖潔,讓其它所有的都「花容失色」實在很了不起,後世文人雅士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其實蓮花的地位雖說周先生有推介之功,卻不是首開風氣者,東方人對蓮花崇敬就算沒有讀過周先生大作的也是尊崇的很,原因在於佛教經典圖像的加持,尤其是大乘佛教的經典與傳奇;佛陀一出生即能走;然後步步生蓮,指天地而曰:「天上地下,唯我獨尊。」。諸菩薩論心法;佛陀捻花而迦葉尊者微笑示意就完成心法傳承,這佛陀所捻花便是一朵金蓮。不只上述;還有很多的大乘經典中佛、菩薩便一直站在或坐在蓮花座上傳三寶、佈慈悲、誓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在中國最大的勢力是儒者理學家,最廣佈無垠的宗教是佛家,這兩家都拜起蓮花,如此蓮花不登”花魁”之位也難了。 

   大詩人李白號「青蓮居士」,雖然文壇地位無可比擬,但太過奇想瑰麗,縱情詩酒的形象,跟蓮花的謙謙君子漢神聖高潔並不完全相襯。

 

海棠無香

  

我這把年紀台灣長大的人;對海棠最大的聯想恐怕是打小長在世界地圖上的那一朵,後來不知道甚麼時候開始海棠圖樣缺了一大塊,屬於外蒙古的那一大塊塗上別的顏色以後海棠變成「老母雞」。 

開放登陸後而所謂的遙遠山河沒像以前一樣叫人念茲在茲了,對許多流離顛沛的人而言;昔日的海棠似近還遠,近的是幾個小時就可以到的了四十年魂縈夢牽的土地,遠的是青絲成已白髮;昔日明鏡怕是照不到高堂了?。 

   撇下政治不說;海棠花還是有可以一書之處,蘇東坡在自認為生平第一詩的<<海棠曲>>中寫道 

:「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漫山總粗俗,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遺佳人在空谷,自然富貴出天資不待金盤薦華屋、、、、」 

說的正是海棠。而晉朝的第一土豪大財主石崇看見這花時居然想把它收藏在黃金屋,看來一樣的海棠碰到甚麼樣的人,沾的就是不一樣的氣質。神氣、仙氣、靈氣、美人氣,千古一嘆的是石先生的銅錢氣。蘇先生失意遠謫自喻海棠幽居空谷,這花也因蘇先生的這首詩而顯得志節高遠。 

   海棠有個特色:就是此花沒有香氣,所以石虫()還是沒有蓋個黃金屋收藏它。張愛玲有三恨:「海棠無香、鰣魚多刺、紅樓未完」,這麼美的花居然沒有香氣也算一奇。 

 

採菊東籬下

 

   菊花本也有很高的地位,陶淵明是最強的代言人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先生仕途不順遂,以<<桃花源記>>寫他心中的理想國,深有者老子的小國寡民雞犬相聞的氣韻。 

「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 - - - 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這樣的人物代表有多少士人舉子或不得意於當世或失意於仕途、放曠飲酒家貧不能常得、常常還要朋友周濟甚或還要厚顏去借貸度日,這對很多窮酸讀書人是很窩心的體會,完全抓到那又癢又痛的我心深處,所以可以在很多模擬的畫上看到”淵明愛菊” 的圖像,文人畫中大家都是「逃先生」了---逃到桃花源去了。而唐詩中:「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也有敬老或故友兄弟離散後重聚團圓的美事象徵。 

中唐元稹說:「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便無花」也對菊花象徵傲雪凌霜的氣節多所崇仰。 

只是不知何時開始;大家開始拿菊花來佈置靈車靈堂使菊花沾染了些晦氣,總會有些喪事的聯想,眾人漸漸的與此花保持了些距離。現在的台灣人的俗俚,菊花更有粗俗的同性性交引喻,所以詠菊一事,怕是千古只得一個「五柳先生」了。

 

國色天香論牡丹

 

   如果要統計一下全中國最多人畫的一幅畫的主題、最多人掛在家裡的;恐怕「花開富貴」、「國色天香」要掄元了,這花開富貴畫的就是牡丹。牡丹的豔麗堪稱花中之王,又有吉祥富貴的含意,上自王公貴族下至庶民百姓;唐朝人愛牡丹眾所皆知,周先生在愛蓮說裡也講:「自李唐以來,世人盛愛牡丹

 

<<鏡花緣>>一書傳說武則天醉酒於冰天雪地的冬日裡命百花盛開,而牡丹不敢從命,遂出長安給趕到洛陽去了,時至今日洛陽仍然每年舉辦牡丹花會,吸引全是界的牡丹迷來朝。

 

當然;如果要挑一個牡丹人物楊貴妃應該是不二人選了。我想牡丹之盛於唐與唐朝的國勢崇隆、奢華誇張、好大喜功不無關係,而中國人的心中誰不想事業蓬勃發達、子孫繁盛茂密,所以牡丹情結歷久不衰。但如鏡花緣所警示出人生如鏡中之花水中之月一樣,富貴不恆常繁華也像雲煙過眼,大唐盛世也如鏡花水月。

 

   可是正因為太過盛行,有很多牡丹的衍生畫作或彩繪太多了,所以連勾不上素養的工匠也來參加,弄的劣作充斥匠氣不止。正是牡丹無罪,太紅太火反倒降低了花品。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鐵丁三龍 的頭像
    鐵丁三龍

    鐵丁三龍

    鐵丁三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