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種番薯與番薯乳

番薯栽仔

 

    每年六七月之後的旱作往往是種番薯農家會向販子買番薯栽仔(藤苗)去栽種番薯是土裡爬藤結球根的作物所以所謂番薯栽仔不過就是一捆捆長約二呎長的番薯藤我同學的爸爸在媽祖廟口有得賣為了維持良好件販賣的人回從其他地區或特地闢一塊田專為植栽之用時間到了僱工依標準長度採集過來每綑約幾百條用稻草從中束腰出美麗的青黃上頭都是茶杯大小深綠弧形的葉子還得不停淋著水保持它的生長活力然後論綑論綑地賣,所以無論何時都是濕漉漉的沈手,買家一綑綑抬上自家牛車,水滴不斷地指點回家的路。

 

種番薯

 

   種番薯前得先整田,天然肥料之後(通常是堆肥人畜的土糞) ,接著得整田;趁著秋雨或灌溉之後幾天,用牛犁頭上最深的最重的側刀(幾十斤重),套上鋤犁由牛拉著身身插進土裡拖出深深的土溝,同時翻出來的土往一側堆起變成了陵,陵溝落差比小孩的膝蓋還高。

   一溝一陵,就像永遠的爬不的作業本那樣整齊,國字注音國字注音國字注音、、、世世代代延續。

   健壯的男人會把番薯栽仔(藤苗)預先扛放分佈在田裡女人小孩就抄一把幾十條用左手腕挽兜著側行在溝裡面向土陵一苗一藤往土裡按壓再撥點土稍稍蓋住就這樣藤蔓落土自己攀附汲取賤命地向大地乞求

   關於出土糞的不堪請看劣作部落格<<西台舊事>>中出拖屎聯和八毛錢的地瓜一文。

 

擔食午餐

  

   通常是大家子來幫手一個三合院的叔伯嬸姆兄弟姊妹堂兄弟姊妹全派上了到了吃飯時間主人家的阿嬤在家作好飯菜會差個人回去用擔籃挑來然後沿著排水大圳的土堤在日頭之下一沈ㄧ沈節奏著麻繩和扁擔的互相銷磨這竹製的扁擔竹製的籃永遠光滑油量尤其是磨著繩磨著肩頭的地方當然肩頭一直是擔當有力的一層層的肌肉皮膚()直到銷蝕成這田裡的一個土墳或變成很老的老人。

   說不上好飯菜;就是一大鍋番薯飯(或番薯簽((剉:ㄘㄨㄚˋ條曬乾)))加上三道重鹹下飯沒什麼油水的菜色,大家夥一起就著牛車麻袋或站或坐津津有味吃起體力勞動後的補給,牛也反芻著昨晚的蔗尾(青綠的甘蔗葉)

  旱作期種番薯,節氣上正是東北季風期,就著風沙的飯菜;向天公和地母乞求的人們,沒有資格食不下嚥。

 

仙草

 

    遇上天氣熱時,我們家通常會去買幾大塊黑黑的仙草(青草凍);甚至是一整四方桶的仙草,一、二斤糖加上冰塊由小孩興奮地操作(先在大桶裡調糖水再拿大盆子把仙草切成條狀或塊狀投入一整塊冰)這活我特別喜歡除了虎神(蒼蠅)貪甜之外(冰糖水耶!...),用刀切劃先草是一種滑溜柔順的觸感,滑進時淺金黃的糖水浸濡揉成黑黑的甜蜜更是一種視覺與味覺的享受,甚至玩得手腳拖慢挨罵。

    烈日下身上【腳繳】【手襱】【花布巾】揮汗的人;搧著斗笠舊著一點木麻黃遮蔭;一碗冰甜的仙草滑進喉底……….啊!怎是一個爽字了得。

 

收成

 

   關於番薯收成請查閱拙著部落格中<<西台舊事>>專章的 八毛錢的地

人、牛的奮戰、、、 等文描述。  

剉番簽

 

   關於剉番簽細節請查閱拙著部落格<<西台舊事>>專章的一文

   我們也會在午後肚子餓時生啃番薯,每啃一口就能聞到屬於這個生命的滋味,特別是它的生命分泌出來的番薯乳

 

 

番薯乳

 

    番薯是藤類植物,生命強到幾乎落地生根遇水即可延續生長,而且有極強的自我保護機制,結球的根(地瓜)竄爬的藤一被扯斷就會滲出像橡膠樹一樣的乳汁(像白膠南寶樹脂),然後很快的在傷口結痂。在整個番薯勞動的週期裡,不管是摘剪種植,特別是採收和剉簽的時候,番薯滲出大量的這個乳白的黏黏汁液,我們永遠也無法免除與它的深度接觸;手上腿上衣服上全都招惹得到處都是,然後變成黑黑的結加洗也洗不掉(真的很類似白膠卻又更耐水洗),索性也不去注意它了,反正這就是一點點黑色的繭,這是我們的標誌。

   衣服常常是父母兄長穿過的,於是傳到我們身上已經有了這個大地之母的分泌,然後我再去貼近拉扯扛負,又增加了這許許多多農殤的傷口結痂。

 

白色的制服上的番薯乳

 

   穿制服的學校如果仔細觀察白色或卡其色的上衣,你會看到軍商的同學再怎麼舊衣裳仍然素淨而農事操作的童的年孩子沒有一個能免俗每一個都多少少都沾著些透露出童工的操勞

 

   番薯乳是我童少年的印記

 

 

 

:網路 & 丁弘毅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鐵丁三龍 的頭像
    鐵丁三龍

    鐵丁三龍

    鐵丁三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