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象應轉手給哪個企業 ? 丁三龍 10/19 20:33
兄弟象有其基本問題 : 母企業規模太小 , 所以透過球隊擴散的廣告效果與形象加持對台灣的終端消費者影響太小了,兄弟飯店一年營收才個位數又侷促於飯店和平價餐,, 加上台北主場球迷怎麼會去住兄弟飯店(另外想想僅只台北市的一個點其他縣市兄弟球迷要如何消費支持你) ,飯店本身經營上不上下不下的市場定位也很難堪 , 種之就是黃衫附加價值太低了,所以球隊的盈虧就寫在那裡
換過來看,,統一就大大不同了,母企業在台灣超過二千億(僅提食品和超商不含其他交叉持股轉投資).., 隨便"open將"出來露臉置入行銷一下就值回好幾倍了
其實我心中早就在想了兄弟如果要轉轉給誰 , 我認為轉給燦坤 , 理由如下:
一..企業顏色識別都是強烈多年的黃色是我第一個直覺念頭 , 還有其他說明
二..燦坤在台營收至少是兄弟百倍以上,而且全都是面對end user的在地本土零售業(這點很重要,國內有很多更大得企業未必適合)
三..燦坤3C通路可以利用廉價的運動明星與戰績做事件與機會行銷(變成與全國電子等通路/順發3c/家樂
福的差異).(統一也持股家樂福ㄡ)
四..改善燦坤形象(有很大的空間),讓企業品牌更健康有利
五..以兄弟品牌發展運動與健康商品,(以前發展過但洪家實在不是這塊料,相反的吳燦坤先生對運動與戶外用
品可是熱衷的很).......
六.. 其實全聯也可以(今年上看千億營收又有那麼多點),只是燦坤更適合,頂好加上另一家超商也是很好的對
象,這個組合的通路如果有意大力重整,而幕後大老闆味全如果真要和統一對抗,小投資大造勢真的有可為
併購要不是價格低,就是要互補性強...從這兩個點去考慮, 就不難找出台灣零售通路的幾個對象,當然;如果像郭董根本就不在乎那麼一點錢也不求回饋母企業那就另當別論了
這是我現在身為行銷講師的觀點也是曾經燦坤人的想法 , 其他的恕我保留
1..規模對比的太陽效應
2..形象互補 (兄弟拉燦坤 燦坤也要更加經營CRM深耕與交叉銷售)
3..end user ?
4..塑造通路差異 也跨入另一個產業
5..價格此其時也
6其他非行銷策略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