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別人的眼裡死在別人的嘴裡

 

事無不可對人言

 

    歐陽修是有名望高官位好文章的人,在北宋那個極端禮教統治的年代裡,敢發豪語曰:「書有未曾經我讀,事無不可對人言」著實不簡單。

   書海浩渺;有未曾讀的書不是什麼丟人的事,所以這個上聯我也敢稱。但是;下句的”事無不可對人言”在那個社會輿論強大到可以吃人的時代,難度太高太高了。慢說歐陽修是一千年前有學問有身分有地位的大老級人物,官場社會地位都要擺譜一番,畏譏憂讒本是當然,即使已經從北宋禮教解放出來的今日,吾輩社會沒沒無聞沒身分沒地位的人,”事無不可對人言”還是難以企及,特別是關於家人長輩生前身後之事。

 

生前一粒豆贏過死後拜豬頭

 

    在閉塞小國寡民卻又雞犬相聞(宗親加上百年鄰居)的鄉下,幾乎每一回回去都會看見路邊搭著棚子,這代表著又一個親長或熟識的人走了,先不管生前是否盡過多少孝心,但依傳統儀軌長期抗戰著完成這一段禮儀卻是必要的,良心是否愧疚先不論,活人的臉皮卻是丟不起的,更何況天羅地網無所遁逃的人情世故。

下載.jpg

    雖然早有俗諺說:「生前一粒豆贏過死後拜豬頭」,但是千夫所指眾口鑠金,社會輿論---特別是宗親村落(部落)文化仍然緊緊捆牢無形監督著,加上相關利益團體(儀軌中所有”參與操作的專家們”) 接踵串聯之下(隨便都能數上十多撥人馬,平素不怎麼知道的人全出現了),自然而然如綑仙索一樣地綁架起來,順”禮”成章自動代入公式。
 

 

    反正喪家很少遇上這檔事;"專家”駕輕就熟終於等到你;年高德劭的親族”指導者”也來強烈主張一番、甚至陰陽乖隔託夢之下、、、在這種資訊完全不對稱的情況下也沒有所謂的議價空間(議價者會被怎麼想?),逝者已矣生者倒像是待宰羔羊。

    我的一個叔公只因為採取不太一樣的儀軌就招致異樣眼光。前不久親戚長者去世引進全套的禮儀公司流程,在二周內火化走完流程也在地方上話題不斷,連連諷帶刺的的說嘴的人比自己家辦喪事還關心。

 

繁文縟節終於等到你

 

    儀式、法會、超渡、停靈、棺槨、冰箱、靈堂、陣頭、墓穴、大厝、金山、銀山、庫錢、牽”車藏”、、。據說我曾祖母約五十年前近百歲去世時,光是停靈待葬期間就宰殺了家族二十一頭豬,其他動員與耗用不可勝數。現在雖然精簡些了但是事涉”龐大商機”,所以透過口語傳播和社會批判眼光,仍然深深影響牽動這些規矩。

    喪家戰戰兢兢動則輒得究,因為氛圍強大道你無法對抗,陰陽風水、天道因果、良心愧疚、社會眼光、別人評比、、、當然也有真心希望這些努力耗用真的可以跨越陰陽輸送到前人身上的,總之;不管面子還是裡子沒有一樣輸得起,所以通常都得乖乖就範。

 

生前

 

    看完上述幾段文字,你以為身後事很難處裡?其實生前病痛老化的應對更難!慢說意外病老退化照料牽涉的身心俱疲,就是養護的場所安排也是痛苦的選擇。先不說龐大的費用可能拖垮一大家子的經濟,安養中心人家會說你不孝不負責任讓他等死。請看護也會招致批評說嘴,傷老者逐漸流失的盡一切可能醫療撫慰又是一苦。

    試想;如果危急存亡之際要決定生死的手術你要如何決策抉擇,這個抉擇真的沒有受到人情輿論的影響嗎?基於禮教養生送死的共識?還是考慮到存活可能的所有心力成本風險(實在不應該用”成本”二字形容的)?還是那些事不關己卻又高談闊論的的旁觀者。

 

慈悲是如意的珠寶

 

    前不久看到社會新聞上有孝子奉養老親多年後身心俱疲,弒親後自殺的報導,這種親愛至極的同歸於盡引發批評討論,這種事誰也沒有正確解答。

    所以關於生前身後事,切身者跳出來強烈主張的要有覺悟,要不是義無反顧不計生死心力家庭以赴?要不就承擔外界的批評說嘴?抑或接受同情憐憫?正是:活在別人的眼裡已經很苦了,死在別人的嘴裡真的….不值得。沒有人會為你擔什麼擔子。

 

    至於比較外部的人士,謝謝您的關心;但請慈悲。對傷、亡、老者慈悲,也請對生者、養護者、掙扎者慈悲。

 

    此刻很深很深很深的感觸。

「活在別人的眼裡  死在別人的嘴裡

:網路   文:鐵丁三龍

arrow
arrow

    鐵丁三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